合同违约金太高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中介合同违约金处理办法有4种:即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中介合同违约纠纷,是指中介合同违约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合同的约定,通过事实道理,以达成和解协议,自行解决中介合同违约纠纷的一种方式。 中介合同违约纠纷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者(即调解的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由第三者对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明劝导,促使他们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仲裁也称公断。合同仲裁,即由第三者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按照法律规定对合同争议事项进行居中裁断。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 如果当事人一方不愿仲裁,则不能采用仲裁的方式、而只能采用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买卖合同违约金太高时,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适当减少。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的,在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其他给付。约定违约金是当事人通过约定而预先确定的,在违约后生效的独立于履行行为之外的给付。 2、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合同违约金比例太低或太高的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或减少。 具体规定是,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
合同中的违约金如果太高怎么处理
合同中的违约金如果太高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一、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
2021.01.16 98 -
租赁合同违约金太高怎么处理
租赁合同违约金太高,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租赁合同违约金应当不超过造成损失的30%。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2021.04.17 187 -
租赁合同违约金太高如何赔偿
租赁合同违约金太高双方可以协商降低,或者依法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调整。正常情况下租赁合同违约金的约定不得超过协商的数额比例,造成的损害较重时违约金可以上浮至实际损失的30%。
2021.04.09 110
-
违约金太高如何处理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2022-10-20 15,340 -
合同违约金,如果太高怎么处理
如果合同中的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应当按照违约情况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造成的损失
2021-12-26 15,340 -
合同违约金太高怎么处理
1、违约金过高是可以请求适当减少的。 2、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
2022-11-09 15,340 -
合同违约金太高如何解决
中介合同违约金处理办法有4种:即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中介合同违约纠纷,是指中介合同违约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合同的约定,通过事实道理,以达成
2023-07-04 15,340
-
01:16
合同约定违约金数额过高如何处理在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中,如果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过高,那么违约方就可以向法院又或者是仲裁机构,提出予以适当减少违约金的请求。一般来说,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会在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之后,对违约金予以适当减少,最终给出一个合理的违约金数额。需要注意的是,判
1,466 2022.04.17 -
01:15
违约金太高怎么办双方约定的违约金太高的话,可以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如果双方约定的违约金,少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让人民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约定的违约金,远远超过造成的损失的,那么当事人则有权让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进行
1,545 2022.04.17 -
01:10
违约合同如何处理合同违约的处理办法为: 1、继续履行。即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要求对方承担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违约责任; 2、采取补救措施。双方当事人鉴定合同后,一方有违约行为,而合同中约定不明确无法判定违
3,36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