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立案依据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中的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刑法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立案标准: (一)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立案标准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立案标准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2020.01.17 102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立案条件是什么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立案条件是: 1、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2020.09.02 83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立案条件是什么?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立案条件为: 1、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2020.11.22 70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判罚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七条【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2-07-24 15,340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判罚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七条【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2-10-12 15,340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立案标准根据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金。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
2022-07-02 15,340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立案要求是什么?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立案条件,是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三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2021-05-07 15,340
-
01:17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立案条件是什么
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违背住宅内成员的意愿或无法律依据,进入公民住宅,或进入公民住宅后经要求退出而拒不退出的行为。非法侵入住宅罪属于行为犯的一种,行为人只要未经同意,非法强行闯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要求退出仍拒不退出的,原则上就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
1,602 2022.04.17 -
00:53
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立案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规取决于是否有以下四种情形之一:(1)个人吸收数额在20万元以上,单位吸收数额100万元以上。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2)个人吸收对象30人以上,单位吸收对象150人以上
3,970 2022.04.17 -
01:08
客户欠钱不还怎么催收
客户欠钱不还,催收的途径如下: 1、用协商的方式自行解决; 2、用调解的方式,由第三方帮助解决; 3、用仲裁的方式,由仲裁机关解决。采取仲裁的方式,需要双方达成一致仲裁意见; 4、用诉讼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作出判决。 通过诉讼方式
4,616 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