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挂靠经营合同纠纷的维权时效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这一问题,解答如下: 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协商处理;实在协商不了的,可以去法院起诉维权。 打官司一般要走以下程序: (1)写好起诉书 (2)携带证据和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 (3)法院开庭审理过程主要有:宣读法律纪律、开场白、询问是否回避、询问材料是否收到、法庭调查阶段(具体包括原告陈述、被告答辩、原告举证、被告质证、被告举证、原告质证、法官问话)、法庭辩论阶段、最后陈述阶段、退庭后核对笔录、宣判等几个阶段。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法庭调查、法庭辩论阶段。在法庭调查阶段时比较重要的是质证。当事人在辩论阶段可以围绕本案焦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行使辩护权。法庭辩论结束后,在法官主持下调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由法官作出裁决。 (4)执行判决。如败诉方不主动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胜诉方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这一问题,解答如下: 《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2023山东挂靠经营合同纠纷诉讼期限规定
《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
2024.05.17 22 -
挂靠合同无效被挂靠方如何维权
对于无效的挂靠协议被挂靠方的维权是:施工完毕且验收合格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价款或者按照实际结算,价款差额不予支付;施工完毕但验收不合格的经修复验收合格按照上述办法结算,经修复验收不合格不予支付;尚未施工完毕合同被确认无效的应当停止施工,视已经
2021.04.23 31 -
黑龙江挂靠经营合同纠纷打官司时效是多少天
这一问题,解答如下: 《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
2024.04.20 23
-
什么是挂靠合同纠纷,怎么处理,挂靠经营合同纠纷
挂靠经营是指某一企业或事业单位依附于另一企业、事业或其他组织从事经营活动。挂靠经营是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现在挂靠经营不被允许。“挂靠”是企业经济用语,不是法律术语,挂靠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通常多
2022-04-18 15,340 -
内蒙古挂靠经营合同纠纷维权期限是多少天
《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
2024-09-22 15,340 -
经营范围内挂靠合同纠纷
挂靠经营是指某一企业或事业单位依附于另一企业、事业或其他组织从事经营活动。挂靠经营是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现在挂靠经营不被允许。“挂靠”是企业经济用语,不是法律术语,挂靠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通常多
2022-04-20 15,340 -
挂靠经营合同纠纷的相关内容是如何的
现行法律并未对挂靠经营的含义进行规定。[2]一般意义上挂靠经营是指经营主体(多为自然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与另一经营主体(多为具备一定实力、信誉、资格的国有或者集体法人企业)协议约定,由挂靠方使用
2022-07-31 15,340
-
01:01
挂靠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建设工程合同涉及金额通常较高,在遇到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时候应该用合法的手段来讨回自己的权益。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资质挂靠现象突出,非法转包现象突出,资金管理漏洞突出等。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产生的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调解的方式
1,448 2022.04.17 -
01:13
挂靠合同合法吗
一般情况下,挂靠合同不合法。 通常,挂靠是指企业挂靠经营,就建筑业来说,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同意他人在一定的时间内,采用自己企业的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的行为。 在建筑这个行业,挂靠行为的法律风险是很大的。按照我国当前实施的法律规定,无资质的实际施工
3,142 2022.04.15 -
01:20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有哪些规定
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主要是合同法第52条到第59条。其中,合同法第52条以及第53条主要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了以下情形:1、一方实施欺诈、胁迫的行为,从而订立合同,同时损害了国家利
6,80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