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退福利是职工薪酬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辞退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内容,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2、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利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针对这两种情况,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一个是确定的,一个是预计的。辞退福利包括当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时,对辞退的管理层人员进行补偿的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偿金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企业对已达一定工作年限、一定年龄或接近的职工内部退养支付的一次性生活补贴,以及企业支付给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一次性补偿支出(包括买断支出)等,原则上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各种补偿性支出数额较大,一次性摊销对当年企业所得税收入影响较大的,可以在以后年度均匀摊销。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辞退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内容,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 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辞退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内容,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
辞退福利属于不属于应付职工薪酬
辞退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内容,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2020.09.12 370 -
职工福利费是不是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福利费是应付给职工的薪酬待遇,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科目进行核算。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职工福利费是指用于增进职工物质利益,帮助职工及其家属解决某些特殊困难和兴办集体福利事业所支付的费用。
2020.11.08 237 -
职工福利费应付职工薪酬吗
职工福利费属于应付职工薪酬。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
2020.02.08 359
-
辞退福利属于应付职工薪酬吗?
辞退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内容,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 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2022-07-03 15,340 -
辞退福利属于应付职工薪酬吗
辞退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内容,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 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2022-05-16 15,340 -
辞退福利属于不属于应付职工薪酬
辞退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内容,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2022-07-04 15,340 -
辞退福利包含在应付职工薪酬里吗?
辞退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内容,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2022-07-03 15,340
-
01:27
因职工过错辞退不予补偿吗
如果公司是因为员工个人过错而将其辞退,并且公司有证据能够证明的,则公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给员工。 我国《劳动合同法》目前规定了,以下五个公司因为员工过失可将其辞退的情形: 1、员工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员工严重违
1,566 2022.05.11 -
01:16
辞退和辞职有什么区别
员工主动离职和单位辞退的区别如下:员工主动离职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个人原因辞职,另一种是被迫辞职。个人原因辞职的,劳动者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要用人单位同意,但此时用人单位是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2,974 2022.04.17 -
00:51
辞职和辞退有什么区别
辞职和辞退,一般有以下的三个区别,具体如下: 1、概念不同: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退是用人单位解雇职工的一种行为,是指用人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制措施; 2、行为主体不同:
8,56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