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上出现不可抗力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同发生不可抗力的,如果导致合同部分无法履行的,这不可履行部分可以免除履行义务,可以履行部分仍然需要继续履行;如何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全部无法履行的,则该合同不再继续履行。注意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所谓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能。合同违约后才出现不可抗力,说明违约不是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所以是不能免责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疫情算租房合同中的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台风、地震、洪水、冰雹;政府征收、征用;罢工、骚乱等。
-
合同未约定不可抗力出现怎么办
不可抗力属于法定的免责条款,在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合同法有一个补充功能,对当事人有约束力。合同法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当时人可以自由安排,如果当事人由于疏忽没有约定,那么法律规定的基本规则将成为解决纠纷的依据,这就是法律
2021.02.14 220 -
合同履行中出现不可抗力怎么处理
当出现不可抗力,对方严重违约等法定解除合同的适用情况时,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应当及时将解除合同的意思书面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应对有可能出现的诉讼纠纷,还应注意取得保留相关的证据,如不可抗力的证明对方严
2021.03.25 176 -
出现不可抗力能不能不履行合同
如果发生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免除履行义务; 如果不可抗力仅导致合同部分无法履行的,则能够履行的部分仍然需要履行;如果不可抗力没有对合同履行产生影响的,则合同要继续履行。 所谓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021.02.14 141
-
不可抗力出现不履行合同怎么办
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履行合同,当事人需要即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根据不可抗力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协商延迟合同的履行或者解除合同,所造成的违约情况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2021-08-11 15,340 -
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不可抗力怎么办
当出现不可抗力,对方严重违约等法定解除合同的适用情况时,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应当及时将解除合同的意思书面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应对有可能出现的诉讼纠纷,还应注意取
2023-03-01 15,340 -
出现不可抗力怎么解除旅游合同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六十八条,旅游行程中解除合同的,旅行社应当协助旅游者返回出发地或者旅游者指定的合理地点。由于旅行社或者履行辅助人的原因导致合同解除的,返程费用由旅行社承担。
2022-07-31 15,340 -
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不可抗力怎么处理
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不可抗力的处理方式是可以协商延迟履行合同,也可以协商解除合同。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主要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
2022-11-26 15,340
-
01:28
合同上的不可抗力因素有哪些
不可抗力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比如:地震、台风、洪水、冰雹、蝗灾、风暴等; 2、政府行为属于不可抗力。比如:征收、征用等; 3、社会异常事件属于不可抗力。比如:罢工、骚乱等社会异常的、突发的事件。 值得注意的
7,648 2022.04.15 -
00:51
租赁房子合同中不可抗力怎么写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可抗力条款是一种免责条款。是指合同中明确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免除其全部或部分的责任。另一方当事人不得对此要求损害赔偿。 租赁房子合同中的不可抗力主要有:1、双方租赁合同签订后,发生了自
6,262 2022.04.17 -
01:34
如果签合同发现上当了怎么办
虽然合同法规定了合同成立之后就会生效,但是并不是所有成立的合同,都能够具有完整的法律效力。严格意义上,签订合同时候发现上当,包括以下情形:1、第一种就是被欺诈的情形,也就是说,对方当事人以虚假的身份或者能力表示,导致自己相信他的虚假权利外观
1,36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