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斗殴的严重程度是否被低估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首先,如果聚众斗殴导致他人受伤,无论是轻伤还是重伤,都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具体判刑的时间将根据情况而定。虽然这个情况并不属于严重的情况,但仍然有可能需要对方进行赔偿。对于聚众斗殴影响恶劣的情况,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292条,聚众斗殴的刑罚如下: 1. 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如果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或者持械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如果聚众斗殴导致他人重伤、死亡,将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聚众斗殴情节轻微,且对方愿意赔偿,则可能会从轻或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犯聚众斗殴罪既遂严重吗?
犯本罪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
2021.08.27 86 -
-
想知道哪些是聚众斗殴罪?严不严重的呢?
聚众主要是三人以上,斗殴指互相殴打,犯此罪处罚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 如有多次(三次以上)、多人规模大影响恶劣、公共场所交通要道、持械等情节从重处罚,如造成重伤死亡以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论处。
2024.06.16 23
-
持械斗殴跟聚众斗殴哪个严重
《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2022-12-17 15,340 -
聚众斗殴严重的怎么处理
聚众斗殴一般三年以内,严重三年以上。涉嫌犯罪的刑事案件,首先由公安机关侦查,根据案情严重程度采取不同强制措施,侦查阶段一般最长羁押三个月零七天,侦查终结后构成犯罪的,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第二,检察院在
2022-01-28 15,340 -
聚众斗殴和持械斗殴哪个严重呢?
《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2022-12-20 15,340 -
严重聚众斗殴罪的量刑标准
有实施聚众斗殴的行为,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还具备多次聚众斗殴或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等加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6-06 15,340
-
01:17
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哪个严重聚众斗殴与寻衅滋事相比较,聚众斗殴罪更为严重。因为根据我国《刑法》的明确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聚众斗殴的,将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人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管制或者拘役;如果多次聚众斗殴、持械聚众斗殴、斗殴人数众多、社会影响恶劣或者在公共场
3,384 2022.04.15 -
01:14
聚众斗殴是行为犯吗聚众斗殴罪,是指行为人为了实现自己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多人成帮结伙相互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聚众斗殴是一种犯罪,可能会引发各种事故,聚众斗殴罪是行为犯,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的认知,可以得知,行为犯是指以法定行为的完成
1,368 2022.04.17 -
01:02
聚众斗殴持械的认定对于聚众持械斗殴的认定,应当首先满足“聚众”、“持”以及“械”这三个方面的规定: 1、参与人数达到3人以上,斗殴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达到三人以上即可; 2、“持”是指一种事实上的状态,即使未使用,携带等行为也可以构成“持”的状态; 3、“械”是
2,68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