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约定保证期间应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规定未约定保证期间时的两种情形: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6个月。 连带责任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限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担保时间内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担保人免除保证责任。
《担保法》第二十五条,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担保法》将于2020年12月31号失效)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律规定未约定保证期间时的两种情形: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6个月。 连带责任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限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担保时间内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担保人免除保证责任。
法律规定未约定保证期间时的两种情形: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6个月。连带责任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限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担保时间内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担保人免除保证责任。
-
未约定保证期间怎么约定保证期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021.01.04 149 -
未约定保证期间该怎么处理
未约定保证期间,连带责任担保时效是在主债务履行期满的6个月内。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2021.04.28 73
-
未约定保证期间怎么办
合同上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法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
2022-01-25 15,340 -
未约定保证期间怎么办?
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人的保证期间应当是主债务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根据法律规定,保证人的保证期间应当由保证人和债权人自行约定,且约定的期间不得早于主债务的届满期限。
2023-02-06 15,340 -
担保合同未约定保证期间怎么办
对担保的方式有无约定呢?第二十五条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
2022-02-02 15,340 -
担保期间未约定怎么办
1.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
2022-06-12 15,340
-
01:24
取保候审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注意: 1、没有经过有关执行机关的批准,不可离开所居住的市或县; 2、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常住地址、公司单位地址或者公司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动,应在24小时之内报备给执行机
101 2022.10.28 -
01:18
土地使用证到期之后应该怎么办
土地使用证到期之后。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处理: 从住宅所占用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来说,可以自动续期。 如果从出让土地来说,包括续期和收回两种情况: 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话,土地使用者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的前一年,可以
2,563 2022.04.15 -
00:53
社保逾期未交钱怎么办
社保逾期未交钱,那么可以在下月申报期缴纳的时候,可以补交逾期月份的社保。但是会产生相应的滞纳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处罚标准具体如下: 1、滞纳金每日加收千分之二; 2、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
5,82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