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取劳动报酬?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派遣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收集工资单、考勤记录、人证等证据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支付工资并赔偿损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报酬权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关系,履行劳动义务,由用人单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及劳动力价值支付的报酬。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一方只要在用人单位的安排下按照约定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劳动者就有权要求按劳动取得报酬。劳动报酬权是劳动权利的核心,它不仅是劳动者及其家属有力的生活保障,也是社会对其劳动的承认和评价。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和其它他合法的劳动收入,是劳动者用自己付出的劳动所换来的物质利益。所谓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是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分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目前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权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工资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依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加点的工资。拖欠工资拖欠劳动者工资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其中拖欠农民工工资更为突出,主要发生在建筑施工企业和餐饮服务等企业。据统计,近年来70%以上的工人群体性事件因拖欠工资问题引起。造成拖欠工资的原因:一方面法律法规对拖欠工资的企业处罚太轻。一般情况下只要求用人单位补发工资,严重一点的也只是对用人单位加罚拖欠工资25%的补偿金;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专门统一的工资法对此进行规范,虽然不少地方有工资立法的准备,但当前总体上讲法律依据还是有些不足;再一方面劳动部门对随意克扣、拖欠、压低工资的企业处罚不够坚决,处理的时间过长。建议执法部门从源头上预防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发生,加强劳动保障的监察执法,普遍建立举报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事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建立欠薪保障机制,垫付被拖欠的劳动者工资;应加快统一工资法的立法进程,加大追究恶意拖欠劳动者工资者的法律责任,切实用法律为劳动者撑起一片天空,使治理欠薪问题尽快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从根本上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所谓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的工作时间内履行正常劳动义务的情况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但不包括加班费,通过补贴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也不能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还应重视。用人单位用“计件制”计算工资来规避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例如,某服装厂实行计件制,但制定的工作标准过高,劳动者出满勤,工资都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下,迫使劳动者加班加点,侵害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保障的权利。这方面应建立统一的行业工资标准,形成对各种计件工作有一套比较科学实用的评估机制,并有相关评估机构对“计件合理性的争议”进行科学的评定。拖欠加班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3.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但现实中不按劳动法标准支付加班费的事例非常多,一些用人单位甚至加班的小时工资不如平时上班的小时工资多。例如上面的某服装厂,内部的计时工资平时每小时2元,每加班一小时1.5元,这种加班计时工资比正常工作计时工资少的现象,并不少见,不少用人单位认为支付加班费由其自己决定,想支付就支付,而劳动者往往不了解法律的规定或不敢主张权利往往等到离职时才主张权利,而申诉时效规定为60日,不少劳动仲裁委员会也只支持劳动者离职前60天的加班费,对劳动者非常不利,这也放纵了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加班费的行为。要想保护好劳动者依法获得加班费的权利,一方面应延长劳动者加班费的申诉时间,可仿照民法二年的时效,并把加班费一起列入工资方面的立法中去,对不依法支付加班费定性为拖欠工资;另一方面行政部门加强查处力度,并对投诉的劳动者采取相应的保护。
-
要是没有劳动合同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有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就行了,例如工作证、厂牌、工资条、工资转账记录、工作服、考勤表等。有了证据就可申请劳动仲裁维护权益,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甚至要求离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2024.06.13 22 -
劳动合同赔偿金,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维护自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并不影响劳动关系的成立,受伤员工在受伤后,应该主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的有关资料,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伤残等级的鉴定标准,是可以享受工伤赔偿的。 《工伤保险条例》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
2024.06.12 38 -
-
如何在已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无故辞退: 1、如果单位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或支付了一个月的代通知金,并按照规定支付了经济补偿金,则公司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2、如果单位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或支付了一个月的代通知
2022-04-15 15,340 -
只签订试用期合同, 没有正式劳动合同, 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者可从两个方面考虑问题:一、如果只签订试用期合同,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按正式工工资补齐差额。二、试用期协议不具备劳动合同要件的,按没有订立劳动合同对待。用人单位
2022-02-28 15,340 -
当事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协议,劳动者的权益如何维护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或者劳务协议,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结算清楚劳动者的合法工资,否则用人单位存在用工风险,可能面临赔偿双倍工资的处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2022-04-06 15,340 -
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有哪些,劳动者如何保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劳动者与单位之间的关系中,劳动者属于弱势群体,处在劣势地位,劳动者要留心保全加班证据,如考勤表复印件、加盖公章的安排表、工资条、通知的电子邮件、平时的工作记录、提交工作成果的电子邮件等等。只要平时留
2022-03-05 15,340
-
01:10
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签合同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不能签合同: 1、有抵押或担保条款的劳动合同不能签; 2、附加不合理条款的劳动合同不能签; 3、生死自负的劳动合同不能签; 4、口头用工劳动合同不能签。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
718 2022.11.21 -
01:01
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协商解决,可以到法院起诉,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可以进行刑事自诉。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要是看自己的什么权益受到了侵犯。一般的生活中,民事权益会受到侵犯,也比较常见。当事人如果在协商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到法院提起民
5,145 2022.04.17 -
01:28
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劳动者在公司上班期间,公司如果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公司自用工当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公司应该向劳动者支付
3,57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