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的陈述是否属于证据,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事人的陈述属于证据。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及审判阶段,当事人的陈述都是重要的证据材料。当事人陈述指的是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就有关案情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的叙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的被害人陈述属于直接证据。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案件的定罪中,并不是所有当事人的陈述都可以成为直接证据,只有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当事人陈述才是直接证据,刑事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民事诉讼当事人的陈都是陈述证据。
该录音属于“视听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
当事人的陈述能够作为证据吗
当事人的陈述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但需要其他证据予以支持。《证据规定》第76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只有本人陈述而不能提出其他相关证据的,其主张不予支持。但对方当事人认可的除外。由于当事人陈述的证明作用需要借助其他证据,因此当事人陈述的
2024.07.06 30 -
专家辅助人的陈述是法定证据吗
陈述是法定证据的一种,如果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须再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此外,我国的证据制度重实证,轻口供。陈述的事实的确是证据,但其证明力没有物证的证明力强。
2020.04.06 367 -
被害人陈述前后不一致属于伪证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被害人陈述前后不一致的不一定属于伪证,司法机关对被害人进行讯问的时候,前后内容不相符的,需要进行鉴定,有可能是属于伪证,情节轻微可以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可以进行罚款或拘留。
2024.05.19 38
-
当事人陈述属于证据吗?
当事人的陈述属于证据。当事人陈述指的是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就有关案情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的叙述。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及审判阶段,当事人的陈述都是重要的证据材料。审判中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都以
2023-09-08 15,340 -
当事人陈述是否为证据
可以作为证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2022-11-07 15,340 -
如何规定当事人陈述的证据效力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6条规定,凡一方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只有本人的陈述而不能提出其他相关证据的,在审判上对这种主张不能予以支持。但是,如果对方当事人对该方当事人的这种主张予以承认的,则可
2022-07-29 15,340 -
证据应该是当事人陈述还是当事人举证
可以作为证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证据包括:(1)当事人的陈述;(2)证据;(3)证据;(4)视听材料;(5)电子数据;(6)证人证言;(7)评估意见;(8)检查记录。
2021-12-31 15,340
-
01:35
交通事故人身伤残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当事人可以根据以下的法律法规进行伤残鉴定: 1、可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相关规定,由专门的鉴定机构针对受害人的受伤情况鉴定具体的伤残等级,以便确定赔偿金额。 2、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受害人要对自己的受伤
744 2022.04.15 -
01:15
怎么陈述夫妻个人债务陈述夫妻个人债务首先要分清哪些是个人债务,哪些是夫妻共同债务。根据《民法典》规定,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包括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只有一方签名但事后一方认可的,也包括一方借的用于家庭生活的债务。但是如果借的钱超出日常生活需要的则属于个人债务。根据夫
1,482 2022.04.17 -
00:57
交通事故陈述材料怎么写当事人陈述应当写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车牌,事发时的情况,驾驶人采取的措施,以及行驶的车速和行驶的车道,以及对事故责任的看法等等。当事人对交通事故的陈述是对事故认定的材料之一,因此无论是交通管理部门还是当事人都是需要重视的。对交通事
2,162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