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综合治理职工工资外收入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工资外收入进行综合治理是企业工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落实“九五”时期企业工资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 1.首先要整顿工资外收入的管理秩序,清理工资外收入项目,重点治理不合法、不合理的工资外收入。劳动保障部门要与财政、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严格规定涉及工资外收入的各项取费的收入渠道和支出范围,坚决查处违规行为,扭转企业随意发放工资外收入的状况。要把工资外收入管理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国有企业财产监督条例》,健全有关财务制度。工资外收入的项目由劳动保障部会同财政部批准建立,任何地方和部门一律不得自行出台工资外收入政策,包括企业发放劳务性工资外收入的政策。 2.要明确划分企业的主业与“三产”的界限,国有企业的“三产”返还给主办单位的利润一律不得用于发放职工个人收入。对避开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的管理,利用建立“小金库”和“帐外收入”等手段发放的工资外收入要坚决取缔。严禁企业通过截留收入、挪用资金、乱收费以及开展多种经营和技术协作转入收入等方式获取职工个人收入;对乱开口子,导致企业违反财政法规,乱发现金实物的,要严肃处理。 3.对国家已有政策规定的企业社会保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和津贴、补贴等,要进一步规范项目、标准和支付范围,对不合理的项目和标准进行修订,并按国家规定严格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工工资外的收入如果是下列收入,要收税: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以及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
-
职工工资外收入包括哪些
职工工资外收入主要包括: 1、保险福利费用; 2、劳动保护费用; 3、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 4、实物折款、财产性收入; 5、财产性收入。
2020.11.05 234 -
员工入职不合同如何处理
员工入职未签劳动合同法的,劳动者要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要求,要通过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地点、岗位、报酬等相关信息,这样在以后发生争议时劳动者才能依据合同主张权利。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
2020.05.29 180 -
员工入职没合同如何处理
员工入职,用人单位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0.01.09 110
-
职工工资外收入怎么处理?
保险福利费用:指各单位在工资总额以外实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个人的劳动保险和保险福利。包括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各种非工资性补贴、实行医疗制度改革的单位直接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医疗费等。
2022-06-29 15,340 -
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何做好一年来开展的治安综合整理工作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定期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现将一年来开展的情况汇报如下:(一)
2022-02-26 15,340 -
如何理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这一规定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维护社会秩序,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改革开放以来,
2021-11-14 15,340 -
职工工资外收入包括哪些
职工工资外收入是指职工在工资总额以外从本单位内及单位外得到的各种现实和实物。职工工资外收入主要包括: 1、保险福利费用:指各单位在工资总额以外实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个人的劳动保险和保险福利。包括丧葬
2022-02-14 15,340
-
00:48
员工离职扣工资合法吗
员工离职扣工资的,该行为是否合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员工属于正常离职,并且未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扣工资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劳动者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收到投诉后,应当进行调查,查证属实的,应当责令用人单位足额支付工
6,228 2022.04.17 -
00:51
职工发生工伤如何赔偿
发生工伤后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没有申请的,可以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一年内进行申请。伤者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
706 2022.06.22 -
00:52
员工工伤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工伤治疗期间的工资,一般会让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发放,并且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伤治疗期间工资的支付周期通常是按月支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伤导致的停工留薪待遇期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即使有特殊情况允许延长,最多也只能再延长12个月。
3,28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