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期徒刑多久可以缓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给大家介绍过很多有关无期徒刑的规定,包括无期徒刑如何减刑的规定。今天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无期徒刑假释的相关的法律规定。本期我们要介绍的,是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员多长时间后能办徦释的问题。 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由此可以看到,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员,必须表现良好且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的,才能假释。
《刑法》第81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无期徒刑多久可以变为有期徒刑,应根据其具体表现而定:无期徒刑犯在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刑;减刑幅度为: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一般可以减为二十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执行二年以上,可以减为有期徒刑。减刑幅度为: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二十二年有期徒刑;确有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二十一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二十年以上二十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确有悔改表现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十九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无期徒刑多久可以变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的罪犯只要具备法定减刑条件,执行原判刑期二年以上就可以变有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自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具体条件即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的,可以
2020.04.25 150 -
-
无期徒刑可以缓刑吗
无期徒刑不能缓刑。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
2020.01.13 212
-
无期徒刑可以缓刑多久?
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介绍了许多关于无期徒刑的规定,包括如何减少无期徒刑。今天,我们将简要介绍无期徒刑假释的相关法律法规。本期我们要介绍的是,被判无期徒刑的人多久才能解释。我国刑法规定,被判无期徒刑的犯
2021-11-18 15,340 -
无期徒刑多久缓刑
无期徒刑实际执行两年以上,符合减刑条件的,可以减刑。根据《刑法》的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督规定,接受教育改造,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2021-11-23 15,340 -
无期徒刑缓刑刑期多久
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介绍了许多关于无期徒刑的规定,包括如何减少无期徒刑。今天,我们将简要介绍无期徒刑假释的相关法律法规。本期我们要介绍的是,被判无期徒刑的人多久才能解释。我国刑法规定,被判无期徒刑的犯
2021-11-18 15,340 -
无期徒刑缓刑期限多久
是介于和之间的一种严厉的刑罚。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宣判之日起计算,判决宣判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刑期,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执行有期徒刑,先行羁押的日期也
2022-09-03 15,340
-
01:02
无期徒刑一般是多久被判处无期徒刑,一般是不少于13年。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一般无重大违规的,在服刑两年后开始减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减刑有如下情形,无期徒刑罪犯在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843 2022.04.25 -
01:06
无期徒刑可以假释吗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实际执行至少十三年的时间,若有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次犯罪的危险的,则允许假释。 如果出现特殊情况,经过相关部门的核准之后,可不受以上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及因为故
1,839 2022.04.17 -
01:18
无期徒刑假释考验期是多久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考验期限是十年。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
767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