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因工致残后可分为哪几种情况按不同标准享受不同的待遇如何解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职工因工致残后可分为以下三种致残等级情况按不同标准享受不同的待遇。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工因工致残享受的待遇是: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职工因工致残可享受下列待遇: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残疾等级支付一次性残疾补标准为:七级残疾为13个月的工资,八级残疾为11个月的工资,九级残疾为9个月的工资,十级残疾为7个月工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员工提出终止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残疾就业补助。
-
职工因工致残可享受哪些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可享受以下待遇: 1、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九级伤残为本人9个月工资;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劳动合同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残疾就业补助。省、自治
2022.04.14 384 -
职工因工致残享受哪些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享受下列待遇: 1、工伤保险基金按残疾等级支付一次性残疾补贴。标准为:一级残疾为27个月,二级残疾为25个月,三级残疾为23个月,四级残疾为21个月; 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工资的90%,二级伤残
2022.05.11 423 -
职工因工受伤享受何种待遇?
因工受伤的职工享受下列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依法支付工伤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费用;由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五、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等费用。单位没有为职工参保的,则均由单位支付。
2020.11.17 155
-
职工因工致残可享受哪些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确定补助标准。另外,一级到六级伤残,还可以享受伤残津贴。七至十级伤残,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还可以要求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2022-06-17 15,340 -
职工因工致残享受哪些待遇?
根据法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享受的待遇第一情况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
2022-03-24 15,340 -
职工因工致残享受哪些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确定补助标准。另外,一级到六级伤残,还可以享受伤残津贴。七至十级伤残,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还可以要求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2022-05-27 15,340 -
职工因工致残享受哪些待遇?
根据法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享受的待遇第一情况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
2022-04-18 15,340
-
01:04
十级伤残证能享受什么待遇
工伤十级伤残享受的待遇,具体情况如下: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2、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
4,687 2022.05.11 -
01:13
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如何解决
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具体包括了: 1、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双方就纠纷问题重新协商; 2、如果无法协商的话,可以向当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介入; 3、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关约定,向双方事先约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以对方当
878 2022.06.22 -
01:11
欠工程款不还如何解决
欠工程款不还的解决方式如下: 1、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2、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根据对方的个人财产情况对债务进行清偿。 (1)对于欠债不还的,可以选择起诉,前提是有证据
539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