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可构成?假冒专利罪的量刑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哪些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假冒专利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具体表现形式有: 1、以欺骗手段进行专利登记、冒取他人专利;在非专利产品或者专利上标明他人的专得标记或者专利号; 2、仿造他人专利、侵吞他人专利、擅自实施他人专利、故意贩运仿造或者变造他人专利的产品、伪造、擅自制造他人专利标记、故意销售伪造或者擅自制造的他人专利标记、进口假冒他人专利的产品、冒充专利等等行为。情节严重是构成假冒专利罪的必备要件。情节严重是指假冒他人专利手段恶劣、非法获利数额较大、给专利人或国家造成重大损害的、在国际国内造成恶劣影响的等。二、根据犯罪对象量刑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处罚。三、根据犯罪所获金额量刑1、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2、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3、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下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 1、犯罪分子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2、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等。
-
哪些行为构成假冒专利
构成假冒专利的行为包括: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称为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伪造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等。
2020.04.03 147 -
哪些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的行为
下列行为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
2020.12.09 190 -
构成假冒专利罪的行为有哪些
构成假冒专利罪的行为如下: 1、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销售的产品和包装上标明他人的专利号; 2、未经许可,在广告或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3、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中
2022.04.14 284
-
哪些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
假冒专利罪包括:1。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销售的产品和产品包装上标明他人的专利号;2。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误认为涉及的技术是他人的专利技术;3。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
2021-12-29 15,340 -
哪些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
假冒他人专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专利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
2022-07-18 15,340 -
哪些行为构成假冒专利
下列行为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一)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二)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
2022-04-11 15,340 -
哪些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罪,假冒专利罪的特征是什么
一、下列行为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一)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二)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
2022-06-26 15,340
-
01:41
假冒专利罪量刑标准根据相关规定,假冒专利罪的适用范围,通常仅限于《专利法》中规定的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而行为人冒充他人专利行为、或者专利人的专利被侵权的行为则完全被排除在刑罚的处罚之外。 从我国的专利制度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说,行为人冒充他人专利行
1,424 2022.04.17 -
01:04
假冒专利罪立案标准假冒专利罪,是指行为人违反了国家专利法有关规定,假冒他人专利,导致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涉嫌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予以立案并追诉: 1、涉嫌非法经营所得达20万以上,或违法所得金额达10万元以上的; 2、导
1,543 2022.04.15 -
01:08
假冒专利罪最新立案标准假冒专利罪,指的是单位或者行为人违反了国家专利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产生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可以是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也可以是个人构成。并且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行为,即明知道自己在假冒他人专利,自己的行为已经侵犯他人专利权,却仍
1,26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