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犯罪对象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2、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以强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有作为国家方针政策执行者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上述行为,才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触犯刑法的,应根据行为的性质、情节与危害程度,以其他犯罪论处。 4、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犯少数民族保持与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犯罪的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构成要素为: 1、侵犯的客体一般是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其犯罪的对象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强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 3、主体为特殊主体,一般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
在侵犯少数民族风俗罪中,被侵犯的客体是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侵犯的对象是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其主要包括少数民族服饰、饮食、丧葬、礼仪等方面的风俗习惯,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强制、不当的手段,破坏少数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惯的严重行为。
-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判刑法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认定: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犯罪对象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以强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
2020.06.23 171 -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构成要件具体规定?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构成要件为: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侵犯的客体是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 3.在客观上表现为以强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 4.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2020.11.10 101 -
少数民族侵犯民族风俗习惯罪怎么判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强制手段干涉、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或者强迫少数民族改变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即多次或多人侵犯、手段恶劣、引起民族纠纷、民族矛盾的
2020.08.12 182
-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犯罪对象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所谓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服饰、饮食、婚嫁、丧葬、礼仪等方面的习惯做法。少数民族的风俗习
2021-06-23 15,340 -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强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司法实践中认定本罪,应注意以下问题: 1.本罪是特殊主体,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且这里的国
2022-08-20 15,340 -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一条【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2-11-04 15,340 -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犯罪对象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2、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以强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 3、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有作为国家方针
2022-11-12 15,340
-
00:50
我国刑法规定盗窃多少钱构成犯罪
盗窃1000元以上,即满足了盗窃罪的犯罪数额之要求,也就可能构成犯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盗窃罪中的“数额较大”,是指盗窃公私财
637 2022.10.08 -
01:25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其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将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以及主观要件。 具体来说,在主体要件上,职务侵占罪的
2,838 2022.05.11 -
01:13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什么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 1、主体要件,行为人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3、客体要件,犯罪行为侵害的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4、客观要件,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
2,387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