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取保候审后还会有什么程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醉驾取保候审后还会有的程序:醉驾后取保候审,一年时间已过,不会判罚。 《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一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第七十八条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犯罪嫌疑人因醉酒驾驶机动车而涉嫌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取保候审后,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的程序是:先经过刑事侦查;侦查终结后,再经历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会进行审查,若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则会提起公诉,则到了审判程序,即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对被告人进行定罪处罚。
犯罪嫌疑人因醉酒驾驶机动车而涉嫌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取保候审后,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的程序是:先经过刑事侦查;侦查终结后,再经历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会进行审查,若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则会提起公诉,则到了审判程序,即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对被告人进行定罪处罚。
-
醉驾取保候审程序
(一)取保候审的申请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二)取保候审的决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
2020.07.15 189 -
醉驾办理完取保候审以后还有什么程序?
(一)取保候审的申请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二)取保候审的决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 决定对
2020.07.17 618 -
醉驾取保候审的程序
醉驾取保候审的办理是案件尚未办结的时候由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聘请的辩护律师申请办理取保候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
2020.09.08 149
-
醉驾后取保候审程序是什么程序,醉驾取保候审需要什么条件
酒驾醉驾要想获得取保候审须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如下: 申请取保候审要满足以下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2022-05-01 15,340 -
醉驾取保候审之后还要走什么程序
取保候审过后还要走以下程序:1、一个正常的普通刑事案件,分为公安机关侦查、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审查完毕后移送法院审判。当然侦查终结后,认为不构成犯罪或不需要刑罚处罚的,也可以不移送检察机关;
2022-05-04 15,340 -
醉驾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程序
根据法律规定,酒后驾驶违反道路交通法规,依法行政拘留,无需接受保证审查的醉酒驾驶违反刑法,拘留,嫌疑人及其亲属可以提交保证审查,公安机关、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刑事诉讼法》第65条人民法
2021-10-21 15,340 -
醉驾取保候审后的程序
取保候审后,公安局进行侦查,侦查终结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然后检察院提起公诉,最后法院审判。《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
2022-03-10 15,340
-
01:08
醉驾取保候审程序
醉驾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 1、向公安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自行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也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提出,或者委托辩护律师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应当尽量在刑事拘留期间提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则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将
2,945 2022.04.15 -
01:37
取保候审程序怎么走
取保候审程序流程为: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情节较轻,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附加刑的;虽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
11,621 2022.04.15 -
01:21
取保候审后还会进去吗
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后,如果违反下面几点义务的,可能会被逮捕:首先,犯罪嫌疑人没有经过执行机关批准离开居住的市、县;第二,如果住址、工作单位或联系方式变动,没有征得决定机关同意;第三,在传讯时没有及时到案;第四,干扰证人作证;第五,毁灭、伪造
2,77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