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了一年还不上会不会坐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给信用卡逾期者打催缴电话或者发催缴信。 逾期超过6次且有一次逾期不还就会被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列入黑名单,银行会冻结逾期不还者信用卡账户,将逾期者加入黑名单。欠款记录可能被反馈至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影响持卡人的个人信用记录,导致持卡人无常申请住房按揭贷款等。 如果信用卡逾期金额较大(本金10000元以上),逾期三个月以上,并且银行催收两次仍然没有还款,属于信用卡恶意透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数额较大的,会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会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在判决前可以及时还清全部欠款,可以减轻和免除刑事处罚。一般说来欠银行贷款仅仅是属于普通民事纠纷的范畴(经济纠纷),不涉及是否犯罪的问题。 如果符合《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的“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按照骗取贷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信用卡逾期还不上,会不会坐牢,由具体情况而定:信用卡欠款逾期未偿还的,人民法院将判决违约方,即持卡人,在规定期限内偿还债务,并支付所产生的利息,以及约定的还款违约金或滞纳金。人民法院不会判决逾期未还款的信用卡持卡人坐牢。欠信用卡不偿还,被认定为恶意透支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是犯罪行为,可能要坐牢,需视透支的数额大小确定具体的刑期。
-
信用卡逾期还不上了会坐牢吗?
信用卡逾期还不上了是否会坐牢,要分情况而定: 一、如果行为人是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则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要坐牢; 二、如果只是一般的借款民事纠纷,主观上不是恶意的,则不会坐牢。 信用卡诈骗的情形: 1、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
2022.03.25 310 -
信用卡逾期了还不上会坐牢吗
信用卡逾期了还不上不一定会坐牢。对于恶意透支一万元以上的,才会立案追诉,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恶意透支数额较小,则一般只会追究民事还款责任。并且对于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法律
2022.04.13 728 -
信用卡逾期了还不上会坐牢吗
信用卡不还,有恶意透支行为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会坐牢。依据相关规定,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所以信用卡不还,有恶意透支行为且欠款在1万以上的,就会坐牢。
2020.02.15 164
-
信用卡逾期还不上会不会坐牢
有部分用户在使用信用卡时没有节制,每天使用信用卡买买买,但是在还款时却发现自己的消费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经济偿还能力,从而导致信用卡还不上款的情况,甚至也有用户使用信用卡欠下几十万的账单,每年也都会出
2022-07-08 15,340 -
信用卡逾期不还会不会坐牢?
如果属于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是有可能坐牢的!那么什么情况属于“恶意透支”?具体的“数额”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按照法律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
2021-04-02 15,340 -
信用卡逾期不还,会不会坐牢?
信用卡逾期不还,经银行催告两次仍然不还的,且数额较大者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如果银行提起民事诉讼,则不追究刑事责任,否则会面临刑事责任。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2022-04-13 15,340 -
信用卡逾期不还会不会坐牢
信用卡逾期除了平时偶尔忘记还款的,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无力偿还;而是拒不偿还。 无力偿还的话是不会坐牢的,只是自己会上了银行的黑名单,想要再贷款什么的就难了。别以为是无力偿还就轻松了,信用卡逾期所产
2022-05-02 15,340
-
01:26
信用卡逾期还不上会坐牢吗
如果出现信用卡逾期是持卡人在恶意透支的前提之下,认定为犯罪,可能是需要坐牢的。信用卡恶意透支一般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前提,超过信用卡规定的限额或者规定期限仍然透支,并且经银行多次催收后仍拒绝不还的行为。 依据刑法相关规定,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3,159 2022.04.15 -
00:53
信用卡两万逾期一年了会坐牢吗
信用卡两万逾期一年了一般不会坐牢。如果是恶意透支的,则会被银行起诉,追究刑事责任,可能会坐牢;如果不是恶意透支的,则会被民事起诉,追究民事还款责任。法律规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
3,184 2022.05.11 -
01:07
信用卡不还会坐牢吗
信用卡不还,如果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的,则要负刑事责任,就有可能坐牢。 信用卡诈骗罪,以违反法律的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通过信用卡实施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最严重的信用卡诈骗行为是伪造和冒用两种,其次是恶意透支。 持
13,55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