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款未结算能转让,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程款未结算能转让。法律规定,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因此工程款未结算能转让。
《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一条?? 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 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支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结算工程款的工程可以转让。法律规定,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因此工程款未结算能转让。
工程款未结算是可以转让的,只要合同当事人没有约定不能够转让亦或是法律没有规定不可以转让的都可以转让。债权的转让,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
工程款未结算是可以转让的吗?
未结算工程款的工程可以转让。法律规定,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因此工程款未结算能转让。
2021.08.09 127 -
工程款未结算是否可以转让
工程款未结算一般可以转让,但合同中或者法律中另有规定的例外。比如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话,债权人不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
2021.01.25 151 -
工程款未结算可以转让吗
工程款未结算可以转让,由于法律法规不禁止建设工程合同项下的债权转让,只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没有约定不得转让,债权人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并通知债务人的,债权转让合法有效。因此,未结算的项目资金是一种债权,可以依法转让。要注意项目资金债权的具体金额
2022.03.22 933
-
工程款未结算能转让吗
工程款未结算是可以转让的,只要合同当事人没有约定不能够转让亦或是法律没有规定不可以转让的都可以转让。债权的转让,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合同
2023-03-01 15,340 -
未结算工程债权转让的规定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债权人在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时候应该及时的通知债务人,注意只是通知债务人,不需要得到债务人的同意。
2022-11-02 15,340 -
工程款债权能否转让,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工程款债权可以转让,债权人转让部分或者全部债权的,必须通知债务人,否则该转让行为对债务人无效,债权转让的,其从权利也一并转让,且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对让与人的抗辩。
2023-06-15 15,340 -
工程款未结算可否转让
未结算工程款的工程可以转让。工程款未结算可以转让,由于法律法规不禁止建设工程合同项下的债权转让,只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没有约定不得转让,债权人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并通知债务人的,债权转让合法有效。 《民法
2023-07-26 15,340
-
01:35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债权转让一般指的是涉及的合同债权人将其债权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债权转让一般可以分为:全部转让和部分转让。 如果是债权全部让与第三人,第三人可以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原合同关系中的新的债权人,因此原合同中的债权
1,332 2022.04.17 -
00:50
股份转让的规则是什么股权转让的规则,主要体现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时,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可知,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合性,也即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的合作不仅仅是资产的合作,还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了维护
1,707 2022.04.15 -
01:05
自首的法律规定是什么根据《刑法》关于自首的有关规定,针对犯罪分子在其犯罪之后,自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自己的有关罪行的,属于自首行为。通常针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司法部门可以实施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对其的处罚。其中,对于犯罪较轻的行为,可以免除对自首人员的处罚。 针
5,57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