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占用别人的宅基地属于犯法吗有没有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非法占有土地建住宅的,属于宅基地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对农民获得宅基地规定了基本条件,并且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履行必要的手续。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有土地建住宅的,属于宅基地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违法行为人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非法占有土地建住宅的,属于宅基地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对农民获得宅基地规定了基本条件,并且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履行必要的手续。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有土地建住宅的,属于宅基地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违法行为人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
擅自占用他人宅基地算犯法吗?
私自占用别人的宅基地犯法。根据法律规定,对于非法占用宅基地的行为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宅基地,如果构成犯罪的,还将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2020.07.17 234 -
别人私自占用宅基地该怎么办
这属于土地使用权争议,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应当先向乡(镇)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申请处理,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不存在权属争议,就可以直接起诉要求返还。
2020.09.17 424
-
宅基地他人占用属于违法吗
1、属于违法行为。属于土地使用权争议,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应当先向乡(镇)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申请处理,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不存在权属争议,就可以直
2022-11-19 15,340 -
民法上法律规定私自买卖宅基地犯法吗?
犯法。 法律明确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不过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2022-11-16 15,340 -
抢宅基地属于犯法吗
1.不属于 2.抢宅基地不属于抢劫罪,因为抢劫罪的对象应为动产,不动产不能作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此外,如果行为人在抢宅基地的过程中发生争执,一方故意伤害另一方身体的,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
2022-11-20 15,340 -
宅基地使用权属于谁?各有哪些法律规定?
一、户内家庭成员的认定。 农村宅基地属村民集体所有,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用。在我国,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主要根据家庭
2022-08-06 15,340
-
00:56
私人宅基地的土地使用年限
我国私人宅基地,主要是基于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权所分配得来。一般每户一份宅基地,此宅基地没有使用年限。宅基地是我国广大农民最根本的居住保障,因此宅基地使用权人不能将宅基地使用权进行转让,否则将无法保证农民的基本保障,极易造成社会流民问题。其次
1,780 2022.04.15 -
01:23
没有宅基地证赔偿吗
没有宅基地证比较难获得赔偿。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原则上拆迁补偿时必须要出示相关证件,比如说土地使用证或者宅基地证等等。但是具体的拆迁执行政策还要以当地为准,不同地区拆迁补偿政策不同,因此补偿也有所差异。宅基地在拆迁的时候,补偿分为两部分,一
1,568 2022.04.15 -
00:50
私自闯入别人家里犯法吗
私自闯入别人家里的,是犯法的。行为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属于违法行为,应当由公安机关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行为人会被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会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11,37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