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债务转移的特点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债权让与 债权人通过让与合同或者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将其享有的债权转移给第三人享有的行为。就债权让与的性质而言,其实是债权人处分其权利的表现。这就要求处分人(债权人)必须享有处分权。合同的当事人自然享有对合同权利的处分权,而在代理的情况下,代理人须事先取得处分的特别授权或者事后取得处分权的追认。 (二)债务承担 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债务承担合同,将其债务的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行为,称为债务承担。该第三人叫作承担人。就债务承担的性质,其实质则是债务人转嫁其义务的表现。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的履行,义务的转嫁意味着对权利存在潜在的侵害。所以,就债务的承担、要求必须履行严格的法律手续后才能产生其预期的法律效果。 (三)债权债务概括转移 所谓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是指一方当事人将其债权债务一并转移给第三人,由该第三人概括的承受全部权利义务的行为。由此不难看出,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实际包括了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两个行为,但又不是这两个行为的简单叠加。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权债务概括转移又包括意定概括转移和法定概括转移两种,意定概括转移即是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五条规定的情形,是基于当事人之间民事行为而产生的,而法定概括转移是民法典第六十七条规定的,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的转移的特点有:债的主体变更,不改变债的内容和客体,债的转移保持债的同一性等,如果是债权转让的,则应当通知债务人,如果是债务转让的,则应当取得债权人的同意。
债的转移的特点: 一、债的移转为转为债的主体的变更。 二、债的移转不改变债的内容与客体。 三、债的移转是以债权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 四、债的移转保持债的同一性。
-
债的转移的特点有哪些呢
一、债的移转为转为债的主体的变更。债的的主体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不论是债权人变更还是债务人变更都为债的移转。债权人一方变更,债务人一方不变的,为债权移转,又称为债权让与; 债务人一方变更而债权人一方不变的,为债务移转,又称为债务承担。若
2021.04.03 108 -
债务转移协议的特点?
债务转移协议的前提是,转移的债务属于可转移的债务;获得债权人的许可;连同从债务一并转移,但是从债务不属于债务人的专属债务;以及与受让人协商达成一致。
2021.04.29 104 -
债权债务转移的有效转移有哪些
债务转移的有效要件包括: 一、须有有效债务存在; 二、被转移的债务应当具有可转移性; 三、形式要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或者转移义务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依照其规定。 四、第三人须与债务人就债务的转移达成合意; 五、债务承担须经债
2021.01.06 209
-
债权转移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债务转移为债务主体的变更。债务的主体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变更和债务人变更都是债务的转移。债权人一方变更,债务人一方不变的,也称为债权转让; 债务人一方变更,债权人一方不变的,也称为债务转移
2021-11-11 15,340 -
什么是债权债务转移,债权债务转移的含义及特点
债权债务转让的定义:一方经另一方同意,将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转让给第三方。债权人只转让债权的,应当通知债务人;债务人只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债权人的同意。
2021-12-21 15,340 -
债权转让的特点有哪些
其法律特征如下:债权转让是指在不改变原债权内容的前提下,由原债权人将权利转让给第三人。出让权利的主体是债权人;债权转让的内容是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债权权利;债权转让,受让的主体是特定权利义务关系之外的
2022-08-12 15,340 -
债权转移的特征有哪些
一、债的移转为债的主体的变更。 债的的主体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不论是债权人变更还是债务人变更都为债的移转。债权人一方变更,债务人一方不变的,为债权移转,又称为债权让与;债务人一方变更而债权人一方不
2022-06-24 15,340
-
01:15
什么是债权债务概括转移
债权债务概括转移,是指债的关系的一方当事人经过另一方当事人的同意,将其债权与债务一并转移给第三人,由第三人概括地承受这些债权和债务的债的转移形态。可以进行债权债务概括转移的债务,只能是双务之债,即只能是双方都负有债务、享有债权之债。其转移方
1,649 2022.04.17 -
01:17
债务转移需要债权人同意吗
债务转移需要经过债权人的同意的 债务人把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是一部分转移给其他人的话,要经过债权人的同意才可以进行,因此,债务转移要取得债权人同意。 为了保证债权的实现,债务人要转移债务时,债权人须对其进行审查,主要包括:债务人偿还债务的能力
216 2022.04.17 -
01:10
探视权的特点有哪些
探视权,通常指的是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的与其未成年子女联系、探望、会面、交往和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行使探视权利的时间和方式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当协议不成时,一般由人民法院判决。 探视权的特点有: 1、探视权的权利主体是针对夫妻
49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