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劳动法对产假的规定是怎样的

劳动法对产假的规定是怎样的

2022-11-23 11:55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湖南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1-23回复

专业分析:

《劳动法》没有规定产假的天数,《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7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对于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孔晓雪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产检假由《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进行规范,其规定了孕期女职工在规定劳动时间内进行产检活动,所耗费时间均计入劳动时间,并且其没有明确规定产检次数,只要是正常次数的产检,都可以按照如上规定计入劳动时间。

律师普法更多>>
  • 劳动法对于产假期间的工资是怎样规定的
    劳动法对于产假期间的工资是怎样规定的

    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产假期间可享受生育津贴,即视为产假工资。生育津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再乘产假天数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一般由公司先逐月垫付,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给公司。

    2022.09.29 173
  • 新劳动法对产假的规定
    新劳动法对产假的规定

    产假一般是从分娩前半个月开始放,到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的妇女的产假可以前后延长至四个月,根据我国最新劳动法规定女职工可享受不少于98天的产假,如果有难产的情况,即增加15天产假,每多生育一个婴儿产假就多增加15天,且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

    2022.04.12 1,268
  • 劳动者产假是怎样规定的
    劳动者产假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2020.04.01 130
专业问答更多>>
  • 劳动法对于产假是怎样规定的

    新劳动法产假的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2022-11-14 15,340
  • 劳动合同法对产假的规定是怎样的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

    2022-04-04 15,340
  • 劳动法对产假薪资怎样规定的?

    如果你所在单位没有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那么你的产假工资应由用人单位支付。当然各单位企业给女职工发放的产假工资会依据各地区规定和本单位或企业制度而不同,但是按照国家规定产假工资应不低于职工基本工资。产

    2021-03-10 15,340
  • 劳动法对产假薪资怎样规定的

    如果你所在单位没有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那么你的产假工资应由用人单位支付。当然各单位企业给女职工发放的产假工资会依据各地区规定和本单位或企业制度而不同,但是按照国家规定产假工资应不低于职工基本工资。产

    2022-05-19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 01:24
    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在法定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用人单位需按有关规定支付员工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所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但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病假工资计算一般有两种,

    1,547 2021.04.25
  • 强迫劳动罪是怎样认定的 01:04
    强迫劳动罪是怎样认定的

    强迫劳动罪的认定有以下四点: 1、侵犯的对象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休息休假权; 2、客观上表现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用人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 4、主观上必

    935 2022.10.03
  • 劳动争议管辖法院的规定 01:05
    劳动争议管辖法院的规定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前置程序,应当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受案范围是中国境内的企业和职工

    2,342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