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的潜在风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政策因素根据相关法规及政策规定,拆迁安置房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因重大市政工程动迁而建造的配套商品房或配购的中低价商品房。此类房屋产权虽属于个人所有,但在取得所有权的一定期限内不能上市交易。另一类是因房产开发等因素而动拆迁,动拆迁公司通过其他途径安置或代为安置人购买的中低价位商品房(与市场价比较而言)。该类商品房和一般的商品房相比没有什么区别,属于被安置人的私有财产,没有转让期限的限制,可以自由上市交易。2、价格因素目前拆迁安置房的买卖大多是在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但房子尚未交付的情况下转让买卖的。由于从订立安置协议到房屋交付,中间间隔时间长、变化大,特别是价格不断上涨,到交房时的价格可能相差近千元,拆迁户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失,因此拒绝交房,要求涨价,最终导致双方的矛盾加剧,引起诉讼。3、人的因素共有人是拆迁安置房买卖风险的最大制造者。他们找合同的漏洞逃避法律责任追求己方利益,或为合同的履行设置障碍。共有人会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第4项“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及第6项“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为由,请求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根据人大常委会对《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共有财产的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其行为应该视为无效,但该意见同时规定,如果第三人善意取得财产,其取得财产的行为应该受到保护。而由此给其他共有人造成的损失,应该由擅自处置财产的共有人进行赔偿。《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禁止转让尚未确权发证的房地产,其立法目的就是为制止来源不明、权属不清的房地产转让。而当事人之间的拆迁房买卖合同在订立合同时就来源明确、权属清楚,拆迁户主张合同无效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为保护交易安全,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卖房人应当交付房屋,并协助办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下列潜在风险: 1.主体被遗漏,如果房屋为多人共有,而订立合同时共有人未在买卖合同上签字,可能导致买卖合同无效。 2.主体不合格,有的犯罪分子会通过假证冒名与买受人签订买卖合同,以致买受人最终钱房两空。 3.房屋权利不具备完整性,如被法院依法查封、房屋设定抵押、房屋正在租赁等情况。
-
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有哪些潜在风险
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有如下潜在风险: 1、主体被遗漏,若房屋为多人共有,且共有人在订立合同时未在买卖合同上签字,可能导致买卖合同无效; 2、主体不合格,部分犯罪分子会通过假证冒名与买受人签订买卖合同,使买受人最终钱房两空; 3、房屋权利不完整
2022.04.16 369
-
二手房有哪些潜在的风险
买卖无证二手房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呢,我们了解一下: 第 一、二手房买卖合同的效力风险。想出售尚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可能的法律障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根据这条规定,出卖人未依
2022-06-24 15,340 -
他项权证潜在的风险有什么
他项权证的潜在风险有: 1、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总认为抵押贷款风险小,所以从贷款调查、审查,以至贷后跟踪检查等各个环节都放松警惕,把关不严,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2、个别信贷员在办理抵押贷款时的审查
2022-05-12 15,340 -
他项权证潜在的风险有哪些
他项权证潜在的风险有: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易造成抵押无效或无法实现优先受偿;贷款调查、审查、贷后跟踪检查把关不严,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虚假证件、虚假登记;抵押物被偷卖、转移。
2022-06-06 15,340 -
他项权证潜在的风险是哪些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总认为抵押贷款风险小,所以从贷款调查、审查,以至贷后跟踪检查等各个环节都放松警惕,把关不严,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个别信贷员在办理抵押贷款时的审查以及贷后的跟踪检查不严,容易导致虚
2022-06-03 15,340
-
01:23
借名买房存在的风险
借名买房的风险包括: 名义产权人可能会反悔。名义产权人反悔的话,而出资人又无法证明双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等,就会很难取得房屋产权或收回购房款。 银行贷款合同提前解除。如果银行查出实际购房人和贷款人身份信息不一致,则可能提前解除合同。 名义产
1,339 2022.04.18 -
01:26
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风险负担规则
买卖合同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标的物。标的物的灭失,意味着有一方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而标的物灭失的风险由谁负担,就意味着由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对此,我国合同法在买卖合同一章中,明确规定了标的物风险负担的规则。首先,标的物的风险负担应当遵循当事
1,372 2022.04.17 -
01:18
试用买卖合同风险谁来承担
买卖合同中最重要的就是标的物,而在买卖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都会涉及标的物的风险转移问题。风险转移是指,在标的物的买卖过程中,由于发生了不能归责于买卖双方的原因,标的物受到了损毁或灭失,这时候毁损灭失的风险由谁承担的问题。按照合同法的规定,
2,79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