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证明有效期最长多少时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迄今为止,计划生育证明书一般有效期为0.5-1年,不同地区的具体规定不同。而现今,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已经落地并在各省实施,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心生二胎了。目前各地办理手续流程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可任意到夫妻一方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计划生育委员会申请办理,领取生育证发放登记表按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夫妻双方所在地村(居)委员会或街道盖章确认,由工作单位确认。登记填写完成之后,携带办理材料到计生委窗口提交材料,等待审核。资料确认是正确的,一般可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目前很多城市都开展了网上计划生育登记,以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网,首页下拉就可以看到网上办事的窗口,点击进入场景式服务。进入之后,按照提示,把资料填写完整正确,取证可选择自己取或快递的方式。非常方便,所以如果当地有网上办理的系统手写首先优选再网上办理。没有的再到当地计生委咨询,准备的资料大部分地区要求大体都是一样的,只是中间手续环节有所差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第八条 改革生育服务管理制度。 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改进再婚等情形再生育管理。 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全面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依法依规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生育险报销最长多少时间
生育保险报销有时间限制,劳动者可以向相关单位申请报销。错过了生育保险报销时间,是没有补办申请的。由于各省市大部分会针对当地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关条例,所以各地生育保险报销时间都有所不同,生育保险报销时间应当以当地的社保中心规定为标准,时间长的可
2020.07.01 173 -
出生证明公证书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1、公证书的有效期并非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指公证书能够被实际使用的时间期限。因为公证书被出具后,即具备了法律规定的证据效力,除非存在法定情形并经法定程序,公证书是不能被推翻的。 2、公证书中未规定的,有效期由公证书的使用部门单方规定,公证处
2021.03.22 197 -
身份证有效期最长多长时间
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限分为5年、10年、20年、长期四种。 1、16岁以下的,发给有效期为5年的居民身份证; 2、16周岁至25周岁的,发给有效期为10年的居民身份证; 3、26周岁至45周岁的,发给有效期为20年的居民身份证; 4、46周岁
2020.09.19 1,838
-
生育证明有效期多长时间
婚育证明一般有效期为3年。如果在外出期间,婚姻、生育、节育情况发生变动,应当自变动之日起3个月内到其户籍所在地办理婚育证明变更手续。流入已婚育龄妇女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如果婚育、节育等状况未发生变化,
2022-05-29 15,340 -
生育证明有效期多长时间?
婚育证明一般有效期为3年。如果在外出期间,婚姻、生育、节育情况发生变动,应当自变动之日起3个月内到其户籍所在地办理婚育证明变更手续。流入已婚育龄妇女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如果婚育、节育等状况未发生变化,
2022-06-23 15,340 -
生育证明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生育服务证有效期限一般为半年到一年,最长三年。具体各地期限不同,需到当地的计生部门详细咨询。而现在在开放二胎政策以来,已经取消了生育服务证,当事人自行安排生育即可。
2022-06-23 15,340 -
生育证明的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婚育证明一般有效期为3年。如果在外出期间,婚姻、生育、节育情况发生变动,应当自变动之日起3个月内到其户籍所在地办理婚育证明变更手续。流入已婚育龄妇女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如果婚育、节育等状况未发生变化,
2022-07-01 15,340
-
01:14
借条有效期多长时间
借条的有效期其实指的就是借条的诉讼时效。 一般借条的诉讼时效,不会影响借条本身的法律效力,只要是在合法签订且是真实有效的借条,无论时间是多久,借条本身都是有效的。当然如果借条过了诉讼时效,可能就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 根据民法总则的有关借条诉
4,060 2022.04.17 -
01:08
借条诉讼有效期多长时间
借条在债务人还清全部款项时失效,在此之前,债权人均可以借条为证据到人民法院起诉债务人。但是,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但是如果自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
1,869 2022.04.17 -
00:54
软著的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软件著作权的有效期是五十年长时间。且著作权人为自然人的,起算时间为自然人终生之日,著作权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算时间为软件首次发表之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自然人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
4,09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