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法律规定,是否可以依据非法经营判处缓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第二百二十五条 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依据刑法规定做假烟非法经营罪一般情况下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判缓刑的依据是什么
判缓刑的依据是: (1)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3)累犯不适用于缓刑。
2020.06.23 172 -
法律依据: 非法经营伪劣产品罪
非法经营伪劣产品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故意,一般具有牟利的目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且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
2020.10.29 157 -
亮照经营的法律依据
关于亮照经营的有关规定关于亮照经营的有关规定 (一)《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三款:《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或者《营业执照》正本应当置于公司住所或者分公司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
2020.08.11 680
-
非法经营罪的认定是否有法律依据, 以下是否有法律上的参考依据呢?
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认定是有法律依据的,以下是参考依据。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
2022-02-13 15,340 -
法律依据是否有非法营运的规定
非法营运的现状: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营运是指没有依法取得营运权而实施了营运行为。即未按规定领取有关主
2023-10-06 15,340 -
依据刑法规定做假烟非法经营罪判多久?
做假烟非法经营罪判多久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无生产许可证、批发许可证、零售许可证,而生产、批发烟草制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情节严重,法定基准刑
2022-08-18 15,340 -
被判处死刑缓刑是否可以假释,法律依据是什么
被判处死刑缓刑不可以假释。根据法律规定,死缓期间不能直接适用假释,需要在死缓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之后,符合假释条件的才可以假释。想要假释最重要的是要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
2023-10-07 15,340
-
01:00
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是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电子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的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电子合同的标的可以为交付商品,也可以为提供服务。电子合同当事人对交付商品或者提供
1,849 2022.04.17 -
01:13
强制征地的法律依据强制征收土地的法律规定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中。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451 2022.04.15 -
01:08
健身卡退卡法律依据健身卡退卡法律依据如下:健身卡不能退卡的约定不属免责条款,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行为,消费者和健身房之间约定的服务,不属于特殊商品和服务,应遵循“经营者应当承担包换、包退等责任”这一规则。且因个人健身涉及到人身权利,根据此类合同性质,不属
8,22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