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门行政犯罪特点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征地拆迁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职务犯罪的突出特点: 1、内外勾结,大肆敛财。随着房地产开发的狂热,那些投资商、开发商削尖脑袋寻找关系,利用手中的钱换取掌管国土资源国家工作人员手中的权。钱的诱惑使他们有人相互勾结,上下串通,有的直接违法审批,向投资商、开发商索贿、受贿;有的充当说客角色,向上级主管人员转送贿赂。 2、分布面广,涉案人员多。使用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是要经过逐级审批,所以,此类案件涉案人员大多是窝案串案,“拔出萝卜带出泥”较为普遍。 3、不择手段,胆大妄为。犯罪分子为了掩掩盖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多采取将卖地的收入不入账或少入账,截流公款不上缴,私设“小金库”,从中中饱私囊等。 4、违反规定,滥用职权。在此类案件中,涉案人员已不仅仅限于国土资源系统的工作人员,有的已延伸到县、区以及乡、镇的个别政府官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政部门职务犯罪特点: (一)主体固定:民政部门职务犯罪人员绝大多数是民政部门的中层干部、基层民政办主任、会计。 (二)手段简单:一般采用虚列、冒领、截留等手段。 (三)隐瞒政策:利用优抚对象不熟悉或不知晓国家优抚政策而截留、侵吞各类优抚金、补助款。 (四)串案多发。
国土部门职务犯罪特点主要是:基层国土所负责人、乡镇分管领导、乡村村官作案多;犯罪手段多样化;共同结伙联手犯罪多;犯罪金额大,影响恶劣。职务犯罪有: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
反映国土部门职务犯罪的突出特点
国土部门职务犯罪特点主要是:基层国土所负责人、乡镇分管领导、乡村村官作案多;犯罪手段多样化;共同结伙联手犯罪多;犯罪金额大,影响恶劣。职务犯罪有: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
2020.07.02 136 -
国土部门职务犯罪的类型有哪些
国土部门职务犯罪的类型: 1、滥用职权罪; 2、玩忽职守罪。在涉土领域主要表现为负有涉土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 3、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2020.09.26 118 -
我国过失犯罪有哪些特点
我国过失犯罪的特点如下: 1、过失犯罪的数量及所占刑事案件比例呈上升趋势; 2、过失犯罪的危害越来越大; 3、涉案领域相对集中于交通肇事犯罪;等等。
2020.07.22 116
-
国土部门职务犯罪的特点有哪些
国土部门职务犯罪特点主要是:基层国土所负责人、乡镇分管领导、乡村村官作案多;犯罪手段多样化;共同结伙联手犯罪多;犯罪金额大,影响恶劣。职务犯罪有: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
2022-06-08 15,340 -
国土资源部门职务犯罪有哪些特点
国土部门职务犯罪特点主要是:基层国土所负责人、乡镇分管领导、乡村村官作案多;犯罪手段多样化;共同结伙联手犯罪多;犯罪金额大,影响恶劣。职务犯罪有: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
2022-06-10 15,340 -
国土部门职务犯罪特点是什么
从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基层国土所负责人、乡镇分管领导、乡村村官作案多。我院立案查处的大多数案件为基层所主任、乡镇分管领导、乡村村官,有的是单独作案,有的是共同实施犯罪。
2022-07-03 15,340 -
国土部门职务犯罪具有哪些特征
从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基层国土所负责人、乡镇分管领导、乡村村官作案多。我院立案查处的大多数案件为基层所主任、乡镇分管领导、乡村村官,有的是单独作案,有的是共同实施犯罪。
2022-07-16 15,340
-
01:10
探视权的特点有哪些探视权,通常指的是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的与其未成年子女联系、探望、会面、交往和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行使探视权利的时间和方式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当协议不成时,一般由人民法院判决。 探视权的特点有: 1、探视权的权利主体是针对夫妻
500 2022.04.17 -
00:49
街道办有哪些部门街道办有以下部门:有民政办公室,每个乡,镇,区政府,街道办事处都配置有民政办公室,属于县市民政局领导,负责本地五保,低保,烈军属,残疾,五保户,困难户具体补助工作。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区人民政府领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
19,242 2022.04.18 -
01:36
农村土地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农村土地纠纷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这其中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又最为常见。一般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
8,57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