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违约金的前提是不是解除合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支付违约金的前提不是解除合同。 合同有约定违约金的,合同一方违约后,就需要支付违约金,而支付违约金不需要以解除合同为前提条件。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辟谣】 违约金与定金可以并用? 真相:不可以 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不可并用,当事人只可择其一而行使。但是,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提醒】 支付合同违约金要注意什么? 支付合同违约金要注意: 1、违约方支付违约金或赔偿金后,如果对方坚持继续履行合同,应继续履行,如果确定已无能力履行,则应赔偿对方损失; 2、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应按财务管理规定的经费项目中开支,不得计入成本,接受违约金的一方,应首先将此款用于弥补企业因对方违约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3、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能用自行扣压对方货物及款项的办法来充抵违约或赔偿金。违约责任不能单方确定,要经双方确定,或由仲裁机构及人民法院确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付违约金的前提不是解除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另一方有权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支付不以解除合同为前提。
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违约金,按照法定流程办理离职手续即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后,在劳动合同期限范围内辞职需提前一个月申请辞职,如已签订竞业协议或在约定服务期内辞职,则需要支付违约金。
-
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支付违约金
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是不需要支付违约金的,但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2020.05.18 121 -
提前解除合同需付违约金吗
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合同需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满半年按一个月补偿;不满六个月的,补偿半个月的工资。而劳动者自己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则不需要。
2020.08.29 101
-
付违约金的前提是不是解除合同
支付违约金的前提不是解除合同。 合同有约定违约金的,合同一方违约后,就需要支付违约金,而支付违约金不需要以解除合同为前提条件。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
2022-11-27 15,340 -
合同签订支付违约金的前提是不是解除合同
支付违约金的前提不是解除合同。 合同有约定违约金的,合同一方违约后,就需要支付违约金,而支付违约金不需要以解除合同为前提条件。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
2022-12-04 15,340 -
提前解除合同需付违约金吗
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除违反服务期约定外,一般不需要支付违约金。而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合同,具有无过错性辞退等情形的,需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满半年按一个月
2022-07-06 15,340 -
劳动者提前解除合同是否支付违约金.
劳动者提前解除合同,若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违反竞业限制条款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若是未约定上述条款,仅是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不用支付违约金。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
2022-05-22 15,340
-
01:05
解除合约要付违约金吗
解除合同,并不影响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换句话说,如果双方事先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同时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违约行为,这时候守约方既可以解除合同,又可以请求对方按照合同内容承担违约金的责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违约金责任是约定的违约责任。只有
1,551 2022.04.17 -
01:05
违约是不是等于合同解除
合同违约不等于合同解除。合同违约是指,合同当事人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不符合约定的情形。而合同解除是指,当事人协商一致或者依据法律规定,解除合同效力的情形。这两者在发生原因及后果等方面存在区别。首先,在发生的原因上,合同违
1,238 2022.05.11 -
01:09
解除厂房租赁合同违约金如何赔付
解除厂房租赁合同之后,享有法定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违约的另一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具体就包括了支付违约金的责任。而由于违约金责任属于约定的责任,因此违约金具体如何赔付,首先可以由双方协商决定。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功的话,应当按照当事人事
984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