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抢劫罪构成犯罪什么样的构成犯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依刑法第17条规定,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
入室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为: (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2)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具有以暴力或暴力威胁的手段,非法占有其闯入的他人住所内公民所有或保管的财产的直接故意; (3)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主要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同时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 (4)客观方面,行为人对公民住所内的某一个或者数个人甚至所有人实施暴力,抢劫财产。 入室抢劫的法律特征为: 第一、入者的心态具有犯意,即入者在入室前有一定主观罪过。 第二、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场所的特定性,即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 第三、入者的行为具有非法性。
-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正因为如此,本法把抢劫罪规定在侵犯财产罪这一章。无论犯罪嫌疑人是否取得财物,也不论
2020.03.08 340 -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
2020.12.16 113 -
抢劫罪犯罪构成有什么
抢劫罪构成如下: 1、主要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本罪;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4、客观要件。客
2022.04.14 210
-
入户抢劫的犯罪构成
入户抢劫加剧了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罪的八种加重情节如下:(一)入户抢劫;(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数额巨大
2021-11-08 15,340 -
入户抢劫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
入户抢劫罪的犯罪构成: 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依刑法第17条规定,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
2022-06-10 15,340 -
入户抢劫罪的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1、该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3、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4、客观方面是实施了以暴力、胁迫等方法进入室内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2-06-26 15,340 -
抢劫罪犯罪构成
(一)抢劫罪客体要件 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正因为如比,本法把抢劫罪规定在侵犯财产罪这一章。
2020-12-06 15,340
-
01:02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等手段,骗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一般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而不是以骗取其他非法的利益。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 1、诈骗罪得侵犯的客体,主要为他
7,415 2022.04.15 -
00:58
传销构成什么犯罪
传销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指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
694 2023.01.04 -
01:18
投毒构成什么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投毒可能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这种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犯罪分子国家对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财产安全。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4,15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