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上年终奖有什么规定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一个员工2013年1月发放的年终奖适用了除以12找税率的优惠计算政策,2013年其它月份就不能再适用了。 2,一个员工一年一次,在两处以上取得年终奖,也只能适用一次。 3,员工即使工作时间不足12个月,也可以适用一次。 四、员工同一月份在两个以上单位取得年终奖,可以选择一个单位的一次性奖金按照国税发[2005]9号文件优惠办法计算,从另一单位取得的年终奖合并到当月工资薪金项目缴税。 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如果同一个人同月在两个企业都取得了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人在自行申报时,不可以将这两项奖金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享受一次性奖金的政策;对该个人按规定只能享受一次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优惠算法。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律并没有规定年终奖,但规定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来依法自主地确定其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因此年终奖一般也可由企业依法规定在其规章制度中。
没有。年终奖是用人单位根据企业效益为嘉奖突出的贡献和业绩而发放的特殊的薪资。年终奖一般是由单位对员工进行考核后发放的,如果单位对其考核不符合发放奖金的条件,那自然可以不发放其奖金,如果员工离职了,由于未对其进行考核,也就不发放年终奖,毕竟发放奖金是单位自己的事情。在以下情况下,员工有权要求单位发放奖金,而不论其是否即将或者已经离开单位。 1、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奖金的具体计算办法的。 2、根据单位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发放奖金,且有具体金额或者计算奖金的方法。 3、单位已经对员工做出了对其发放奖金以及具体奖励办法决定的。如果单位借口反悔,员工则可以依法要求单位发放奖金。
-
劳动法有关年终奖是什么规定
劳动法关于年终奖规定是年终奖额度的确定和企业当年的经营效益相关,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年终奖一般是月薪1.1倍~2倍,在每年十二月底至一月初之间发放。
2020.06.11 328 -
年终奖有没有规定
法律对年终奖没有具体规定,只规定年终奖属于工资总额的范围,发放方式一般由企业自行确定。年终奖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工资总额的构成。根据法律规定,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组成。奖金
2021.05.07 1,620
-
年终奖有法律规定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
2022-05-14 15,340 -
年终奖劳动法有规定吗
1、关于奖金的发放,法律并没有强制性要求用人单位发放,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明确约定奖金和年终奖等福利的,那么用人单位必须按照约定足额发放。 2、奖金的发放如何,是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的,
2022-06-11 15,340 -
法律上规定年终奖必须发吗
用人单位不是必须要给员工发年终奖,法律在这方面没有进行强制性的规定。 但是在双方之间有约定的情况下,对单位就有一定的约束力,此时必须要发年终奖给员工,否则单位的行为就会构成违约,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2022-05-30 15,340 -
劳动法对年终奖有什么规定
劳动法关于年终奖规定是年终奖额度的确定和企业当年的经营效益相关,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年终奖一般是月薪 1.1倍
2022-06-10 15,340
-
01:07
年终奖金要交个人所得税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先将
6,741 2022.04.15 -
00:51
年终奖要干满一年才有吗
年终奖不想要干满一年才有。年终奖是福利中的一种,不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年终奖要由合同和单位的规章制度决定,即使有年终奖,也是按照入职月份占比来进行发放的。每个公司的规定不一样。年终奖是否发放,并未写入劳动法中,意思就是,并非企业必须给
7,876 2022.04.17 -
00:47
民法典2022年离婚有什么新规定
民法典2022年离婚有以下新规定: 1、新增了关于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若一方对离婚反悔的,可以在30日内撤回离婚申请; 2、明确判决不准离婚后,分居又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法院应当准予离婚; 3、增加了夫妻一方挥霍
1,523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