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票据法律关系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票据法律关系包括票据关系和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 票据关系是票据法律关系的简称。是指票据当事人在票据的签发和流通转让等过程中,根据相应的票据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依法实施票据行为时,在各当事人之间就形成票据法律关系。票据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指由票据法直接规定的、不是基于票据行为而发生的法律关系。它与票据关系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票据关系是由当事人的票据行为而发生的,非票据关系是直接由法律的规定而发生的; 第二,票据关系的内容是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它与票据紧密相连,权利人行使权利以持有票据为必要;而非票据关系则不需要。 非票据关系也称票据基础关系,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一、原因关系。指票据当事人之间授受票据的理由。 二、票据预约关系。指票据当事人在授受票据之前,就票据的种类、金额、到期日、付款地等事项达成协议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即当事人之间授受票据的合同所产生的法律关系。 三、资金关系。指汇票出票人和付款人、支票出票人与付款银行或其他资金义务人所发生的法律关系。即出票人之所以委托付款人进行付款的原因。
《票据法》 第四条? 票据行为、票据权利与票据责任 票据出票人制作票据,应当按照法定条件在票据上签章,并按照所记载的事项承担票据责任。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在票据上签章,并出示票据。其他票据债务人在票据上签章的,按照票据所记载的事项承担票据责任。本法所称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本法所称票据责任,是指票据债务人向持票人支付票据金额的义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票据法律关系包括票据关系和什么关系
票据法律关系包括票据关系和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票据关系是票据法律关系的缩写,是指票据当事人在票据发行和流通过程中,按照相应的票据法律规范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依法实施票据行为时,当事人之间形成票据法律关系。票据的法律关系由主体、对象和
2022.04.15 658 -
父女关系断绝有哪些法律依据
父女关系无法断绝。我国法律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2021.01.01 144 -
解除同居关系法律依据有哪些
解除同居关系的法律依据为: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2021.02.07 123
-
票据的法律关系有哪些?
票据法律关系有哪些:票据法律关系是当事人因票据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追索而产生的具有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成有约束力的内容。法律关系有三个要素:第一,主体;第二,对象;第三,内容。票据法律关
2021-11-14 15,340 -
票据的法律关系都有哪些
票据法律关系有:当事人因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追索而发生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票据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票据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022-06-27 15,340 -
票据的法律关系都有哪些呢?
票据法律关系有:当事人因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追索而发生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票据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票据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022-07-18 15,340 -
票据的法律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1、票据法律关系有:当事人因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追索而发生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票据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票据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法律依据:《中
2022-11-15 15,340
-
01:10
转继承有哪些法律依据
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并没有规定转继承问题。但是在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中的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明确载明: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
617 2022.04.17 -
00:59
个人债务置换法律依据有哪些
个人置换的债务必须是依法可以进行置换的,合法有效存在的债务,且债务人必须取得债权人的同意,才能依法进行债务置换,具体情况为: 1、债务置换是债券持有人作出决定卖出一个或多个目前所持有的债券,以交换其他被认为是相同或类似的市场价值的债券的一种
691 2022.08.02 -
01:22
劳动关系赔偿责任有哪些
劳动关系赔偿责任分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种赔偿责任; 1、用人单位的赔偿责任包含:因其规章制度违反了法律相关规定,再经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其改正,期间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无故扣减或拖欠劳动者工资;拒绝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
1,93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