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具有哪些条件的条件才能构成重婚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想要认定重婚罪,首先需要了解重婚罪保护的是什么,为什么会采用刑事处罚措施来保护。首先,重婚是对一夫一妻制的挑战。对于违背一夫一妻制的,则会受到刑事处罚的惩罚。所以,认定重婚罪首先需要重婚前的婚姻有效。所以,重婚罪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重婚罪的前婚属于合法的婚姻,也就是我国法律承认的婚姻关系。这时候要分两种情况:领取结婚证的合法婚姻和1994年2月1号之前未领取结婚证,邻里承认的事实婚姻。对此,目前还存在分歧,各地的处理方式也有不同。一些地区认可重婚前存在的事实婚姻,有些地区只承认领取结婚证的合法婚姻。 2、重婚罪的后婚可以是法律婚姻,也可以是法律上认可的事实婚姻关系。此时,两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否构成重婚。一就是领取结婚证的重婚,二就是以夫妻名义形成事实婚姻的重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通常情况下,重婚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点:第一、客体要件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第二、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必须存在重婚的行为;第三、主观要件是:直接故意。明知别人有配偶仍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仍故意和别人结婚;第四、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
构成重婚罪的条件如下:侵权对象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必须有重婚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与他人建立婚姻关系或知道对方有配偶还与对方结婚;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
-
重婚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构成重婚罪的条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4、主
2020.11.07 171 -
构成重婚罪的条件有哪些
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客体要件 重婚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 2、客观要件 重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 3、主体要件 重婚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
2020.10.29 123 -
构成重婚罪的条件有哪一些
构成重婚罪的条件如下: 1、侵权对象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 2、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必须有重婚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第一,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与他人建立婚姻关系,第二,没有配偶的人知道对方有配偶就结婚; 4、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
2022.04.14 258
-
哪些条件的重婚,构成重婚的条件有哪些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即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婚姻关系。构成重婚须具备两个要件: 1、当是人一方或者双方己存在有效的婚姻关系。这是构成重婚的前提条件。如果双方之间均没有
2022-04-19 15,340 -
重婚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重婚罪是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是可以起诉的,前提是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一夫一妻制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原则,重婚行为破坏了
2021-04-17 15,340 -
构成重婚罪有哪些条件
1、客体要件重婚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一夫一妻制是《民法典》(2021.01.01生效)规定的原则,重婚行为破坏了婚姻、家庭制度,必须予以刑事处罚。2、客观要件重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
2021-06-06 15,340 -
重婚罪不构成的条件有哪些
重婚行为一般都要认定为重婚罪。但根据有关司法解释,下列重婚行为,可以认为不构成重婚罪: (1)自己主动解除或经劝说、批评教育后解除非法婚姻关系的; (2)因自然灾害,被拐卖或者其他客观原因而流
2021-10-13 15,340
-
01:17
构成重婚罪的条件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要判断是否构成重婚罪,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
2,176 2022.04.15 -
00:46
具备什么条件才算重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构成重婚罪,应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也就是说,构成重婚罪的条件是明知自己有配偶而又与他人建立婚姻关系,进行结婚登记,或者是明知他人已经有配偶而仍
1,433 2022.04.17 -
01:40
累犯的构成条件有哪些累犯的构成条件有三个方面: 1、从主观条件上:前罪和后罪都是属于故意犯罪,司法部门在设立累犯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遏制犯罪人的出现再次犯罪,因为刑法的主要任务是遏制故意犯罪者,把惩治犯罪分子、防止故意犯罪的人再次故意犯罪作为自己的目的。 2、从
5,26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