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其非法的目的;或其从事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这种行为又称为隐匿行为。在实施这种行为中,当事人故意表现出来的形式或故意实施的行为并不是其要达到的目的,也不是其真实意志,而只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和行为掩盖和达到非法的目的。
《合同法》第52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无效。当合同当事人发现对方是以合法形式拖盖非法目的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按照双方的协议向约定的伸裁机关申请仲裁,主张该合同无效。自己因此而遭受损失的,还可以在诉讼或仲裁中要求对方给于损害赔偿。已经违反法律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种行为又称为隐匿行为。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是指当事人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和目的上是非法的,这种行为又称为隐匿行为。 在实施这种行为中,当事人故意表示出来的形式或故意实施的行为并不是其要达到的目的,也不是其真实意思,而只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和行为掩盖和达到其非法目的。
-
什么样的合同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当事人通过虚假的买卖行为达到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目的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由于这种合同被掩盖的目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并且会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损害,因此是无效的。
2021.03.26 511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六种情形是什么
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携带集资款逃匿的;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隐匿、销毁账目,或者
2020.05.24 584 -
非法传销的形式是什么
非法传销的形式: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
2020.01.02 259
-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后果是什么
1、违反法律,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而掩盖其非法的目的;或其从事的行为形式上是合法的,而在内容上非法。这种行为又称为隐匿行为。在实施这种行为中,当事人故意表现出来的形式或故意实施的
2022-05-23 15,340 -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认定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而掩盖其非法的目的;或其从事的行为形式上是合法的,而在内容上非法。这种行为又称为隐匿行为。在实施这种行为中,当事人故意表现出来的形式或故意实施的行为并
2022-02-04 15,340 -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结果
1、违反法律,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而掩盖其非法的目的;或其从事的行为形式上是合法的,而在内容上非法。这种行为又称为隐匿行为。在实施这种行为中,当事人故意表现出来的形式或故意实施的
2022-06-10 15,340 -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后果
违反法律,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而掩盖其非法的目的;或其从事的行为形式上是合法的,而在内容上非法。这种行为又称为隐匿行为。在实施这种行为中,当事人故意表现出来的形式或故意实施的行为
2022-07-15 15,340
-
00:58
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6种情形
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6种情形如下:1、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2、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
4,709 2022.05.11 -
00:59
建设法规的表现形式
建设法规的表现形式如下: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技术规范;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建设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
4,872 2022.04.17 -
00:46
口头形式订立的合同是否受法律保护
口头形式订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民事法律规定,订立合同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口头形式,第二种则是书面形式。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协议或者合同,只要满足以下合同有效要件,口头合同就是有法律效力的: 首先,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1,17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