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枪支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构成抢劫枪支罪的要件有: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弹药、爆炸物抢走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为故意。
《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下要素会构成抢劫枪支罪: (一)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二)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 (四)客观方面: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抢劫枪支的行为。
抢劫枪支罪的构成要件有: (一)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二)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三)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 (四)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抢劫枪支的行为。
-
构成抢劫枪支罪的要件有哪些?
构成抢劫枪支罪的要件有: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弹药、爆炸物抢走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
2020.03.06 107 -
抢劫枪支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构成抢劫枪支罪的条件有: 1、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抢走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
2020.12.21 87 -
抢劫枪支罪的构成四要件有哪些?
抢劫枪支罪的构成四要件有,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对枪支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抢走的行为。
2020.01.08 105
-
构成抢劫枪支罪的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本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弹
2022-11-14 15,340 -
抢劫枪支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抢劫枪支罪的构成四要素: (一)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二)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 (四)客观方面:在客观方面表现为
2023-01-31 15,340 -
抢劫枪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
2022-07-20 15,340 -
抢劫枪支罪的犯罪构成条件有哪些?
1、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弹药、爆炸物
2022-11-04 15,340
-
01:03
抢夺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抢夺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分为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四个方面: 第一、主体要件,抢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意思就是只要是年满16周岁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构成抢夺罪,成为抢夺罪的主体; 第二、主观要件,构成抢夺罪要求行
147 2022.06.22 -
01:18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三点: 1、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2、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
7,033 2022.10.12 -
00:49
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按照四要件构成理论,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有: 1、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这类犯罪; 2、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3、客体上侵犯违反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司法解释,违反
1,95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