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限是一年还是一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
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期限是一年到期后那几天
取保一年到期后的措施如下: 1、取保候审一年到期后,如果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就需要解除取保候审; 2、取保一年到期后,如果要继续调查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就要起诉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
2022.12.27 336 -
取保候审期限一年是什么意思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如果取保候审的12个月的期限届满的,决定取保候审的司法机关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而如果司法机关没有解除取保候审的,当事人有权要求相关机关依法解除取保候审措施。
2020.07.11 364 -
取保候审期限是几年
取保候审期限是1年。根据法律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2020.01.30 134
-
取保候审了到期算是几年还是一年
期间开始的时间和日期不在期间内,也就是说,对于保释候审,保释当天不计算,从次日起计算。一般来说,嫌疑人在公安机关签署保释候审文件的第一天计算,计算方法准确到天。《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以时间、日期、
2021-12-25 15,340 -
取保候审期限一般几年
1、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
2021-10-14 15,340 -
取保候审一年到期,取保候审一年到期,取保候审一年之后会取消案底吗
仅仅是被取保候审,又被取消取保候审的情形,不属于犯罪记录,不算有案底,不属于有罪,另外,作为犯罪嫌疑人,有条件的,可以依法聘请律师,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犯罪嫌疑人
2022-04-27 15,340 -
取保候审期限一年到期解释
取保候审期满后,公安机关应当根据案件解除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条例》第一百零三条 公安机关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调查。对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根据案件变更及时改变强制
2021-12-25 15,340
-
01:03
什么是取保候审期限
取保候审期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执行取保候审的期间。取保候审是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
1,753 2022.04.17 -
01:03
保密期限一般是几年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后,竞业限制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也就是说,保密协议签订双方可以自行约定保密期限,但是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年。在约定的期限内,双方当事人都受此合同制约,如若一方违约,则应当按照合同中
1,328 2022.06.01 -
01:43
取保候审期限多久
取保候审一般是指法院、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针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有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即所判
1,53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