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一年,没有做到一年会有什么后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解除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2、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3、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劳动者违法,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该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承担。《劳动合同法》37、38、46、47、50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若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如下: 1、不能免除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2、单位终止或者解除(辞退员工)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3、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辞退员工。
超过一年未订立劳动合同,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根据是《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一年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年多未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此外还应该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工资,支付双倍工资的时间是从第二个月开始,一共支付十一个月。
2020.04.21 137 -
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会有什么后果
企业用工不签劳动合同的后果如下: 1、支付双倍工资; 2、无法约定劳动者的试用期; 3、难以稳定员工和技术人员; 4、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20.11.15 245 -
公司合同签三年如果一年不做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按此规定辞职是合法的,并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时间一到可以离职。不过,劳动者应当
2020.08.06 173
-
如果和某签订劳动合同一年,没有做到一年会有什么后果?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解除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
2022-10-05 15,340 -
在公司上班一年没签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第一、如公司没有交社保,可以要求补缴社保的。 第二、如公司一直没有签合同,也是违法的,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仲裁支持11个月双倍工资,法院可支持2年的双倍工资。 第三、如公司
2022-03-24 15,340 -
如果一方不签订劳动合同会受到什么后果
若劳动合同中缺少部分条款,这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合同无效。但是,若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不具备法定必备条款的,这实际上损害了劳动者的知情权,当对劳动者造成实际损害时,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022-05-17 15,340 -
如果和公司签订的一年一签的劳动合同,如果怀孕了该怎么办?
一年签一次合同怀孕,原合同到劳动者一年哺乳期结束为止,双方决定是否继续合同。劳动合同到期后,双方决定不继续劳动合同的,公司应按劳动者在该公司的工作年数支付经济补偿金,每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不到半年补偿
2021-10-19 15,340
-
01:28
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劳动者在公司上班期间,公司如果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公司自用工当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公司应该向劳动者支付
3,542 2022.04.17 -
01:01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过用人单位书面通知之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而不需要向
3,479 2022.04.17 -
01:05
如果进公司没有签合同怎么办
如果公司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一个月到一年内还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第二个月开始应当每个月支付员工两倍的工资。满一年还不签订,视为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形,劳动者可以向单位主张两倍工资。具体可以通过向劳动行政部门
2,31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