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已经挪用, 情节严重, 但是没有足额证据. 能不能定罪量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要看挪用公款的目的。挪用后用于非法活动的、5万为情节严重;其他用途的、15万为情节严重,情节严重的起点不同,之后确定的基准刑也不同----量刑步骤:根据有证据证明的基本犯罪构成事实,确定量刑起点,再根据有证据证明的其他犯罪构成事实确定基准刑,最后根据有证据证明的量刑情节确定拟宣告刑和宣告刑。 2、实质性证据材料:尚未接触到案件实质性证据材料,律师是无法确定作无罪辩护还是罪轻辩护、或者量刑辩护的,更没有办法作出判决上的预测--好的办案结果是办出来的、不是凭空预测出来的。 第一时间委托专做刑事辩护业务的刑事辩护律师处理。刑事辩护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以刑事证据审查、判断与运用为核心的具体工作的逐步展开过程。 律师是专业人士,与医生分脑科、胸科等专科一样、也是分民事、刑辩等专业的。所以应当委托专做刑事辩护业务的刑事辩护律师 即便不方便委托律师介入案件,也要及时就案件的最新进展向刑事律师咨询,以便得到辩护思路与辩护方法上的指导。刑事案件没有小案件,任其发展、坐等结果不是办法,积极、主动进行辩护才好。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构成挪用公款罪并且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
挪用公款罪情节严重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2020.05.30 110 -
挪用公款罪,情节严重的判刑标准是多少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是挪用公款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0.12.17 184 -
挪用公款罪严重的量刑标准?
挪用公款罪的量刑为:一般违法行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2020.08.03 90
-
挪用公款罪情节严重怎么量刑
第五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
2022-05-19 15,340 -
挪用公款罪情节严重如何量刑
第五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
2021-01-03 15,340 -
挪用公款罪情节严重的量刑标准
(一)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
2022-07-23 15,340 -
挪用公款罪情节严重量刑标准是什么?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80次会议、2016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0
2022-06-01 15,340
-
01:05
挪用公款能缓刑吗
关于行为人实施了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能否被判缓刑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如果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话,依据其犯罪数额以及犯罪情节严重程度的不同,所判的刑罚也是不同的。所以,应当在确定其所判刑罚,和对其
447 2022.05.18 -
01:08
挪用公款罪量刑标准
挪用公款罪是中国当前社会较为常见的一种经济犯罪行为,它具有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一般指的是国家或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捷,挪用公款个人使用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一般依据具体挪用公款金额进行一些判决: 1、如构成挪用公款罪的,人民法院一
826 2022.04.17 -
01:09
挪用公款罪能取保吗
挪用公款罪是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若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缴纳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者是提出了相应的保证人之后,保证自己能够随传随到的情况之下,司法机关对其暂时解除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1,48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