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人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由于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可以而不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在审判中应当全面分析犯罪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重点分析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对实施犯罪行为的具体影响,并不必然从宽处罚。 对于犯罪行为与其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有直接联系的,如过失犯罪、被告人因目盲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实施的盗窃、诈骗、侵占等财产性犯罪、在生活中受到歧视等刺激时因冲动发生伤害的案件,考虑到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被告人特别的生理、心理状况,可依法比照正常人犯罪酌予从宽处罚。 但是在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实施的与盲人身份无直接关系的犯罪中,特别是在共同犯罪或者有组织犯罪中,这类被告人甚至可能成为犯罪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此情况下,被告人虽具有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但不能作为对其从宽处罚的理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聋哑人犯罪的量刑为: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之所以规定对盲人犯罪、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主要是考虑视觉等重要功能的丧失会导致人的认知、交流能力下降,其辨认自身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弱于常人,故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可以从宽处罚。
在我国,聋哑人触犯刑法的,在获法定刑的基础上,在量刑上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此处的量刑标准为“可以”,而不是“应当”。各省量刑标准不一,人民法院一般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严重程序等来进行具体量刑。
-
聋哑人犯罪要坐牢吗聋哑人犯罪有哪些特点
聋哑人犯罪依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聋哑人犯罪的特点在于: 1、作案手段简单直接、目的明确。聋哑人违法犯罪大多与其生理缺陷有关,甚至以此作为掩护手法。 2、团伙犯罪已经成为一大趋势,情节恶劣。聋哑人团伙违法犯罪
2020.11.07 303 -
聋哑人犯罪怎么办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也就是说聋哑人犯罪可以在法定刑基础上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聋哑人犯罪,应当和健全人一样依照法律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予以正视,但从人道主义的精神出发,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并不等于
2020.11.29 122 -
聋哑人犯罪有什么规定
聋哑人犯罪的法律规定有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但是对于,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2020.01.15 213
-
聋哑人犯罪构成的要件有什么
由于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可以而不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在审判中应当全面分析犯罪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重点分析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对实施犯罪行为的具体影响,并不必然从宽处
2023-04-07 15,340 -
聋哑人犯抢劫罪构成犯罪吗
构成抢劫罪。但是作为聋哑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相信在此过程中,作为聋哑人他应是起次要作用的,应为从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如果是初犯也可以争取从轻。现行法院受理的聋哑人作案的案件比较多,具有流窜跨地区
2022-03-17 15,340 -
聋哑人犯罪的组成要件有哪些
由于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可以而不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在审判中应当全面分析犯罪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重点分析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对实施犯罪行为的具体影响,并不必然从宽处
2022-08-30 15,340 -
聋哑人犯罪的条件
《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也即为聋哑人犯罪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法院在量刑时将结合事实、情节以及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2022-07-02 15,340
-
01:08
聋哑人离婚规定
关于聋哑人离婚,目前《婚姻法》中并没有作单独的规定,因此聋哑人和普通人离婚程序是一样的;首先夫妻双方进行协商,如果可以协议离婚的,则按照协议离婚的程序办理,如果协议无法达成一致的,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 1、如果是双方协商自愿离婚,
1,780 2022.04.17 -
01:13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什么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 1、主体要件,行为人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3、客体要件,犯罪行为侵害的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4、客观要件,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
2,425 2022.08.01 -
00:54
不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没有履行的一种危害行为,应该具备危害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因此,成立不作为犯罪在客观上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分别是: 1、不作为的行为人负有作为
4,15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