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借条不还钱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有借条的情况下如果债务人借钱不还的,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还款。起诉要求还款的,原告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双方确实存在借贷关系,而借条就是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有力证据。 起诉后等待法院判决,然后根据法院的判决书要求对方还款即可,如果法院判决后债务人还不还款的,则债权人可以等判决书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来强制对方还款。 或者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催促对方还款。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有欠条、借条或合同的,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起诉至法院要求判决对方支付;如果没有欠条、借条或合同的,建议收集证据证明欠款事实,如证人证言,汇款凭证,录音等证据; (二)如果找不到人,可以公告送达、缺席判决; (三)胜诉后如果对方不支付,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有借条不还钱,用以下方式要求还款: 1、协商:当事人可以再次自行协商要求还款。 2、调解:在第三者的主持下由第三者进行说明劝导,促使他们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 3、仲裁。如果欠条约定了可以仲裁的,根据仲裁条款进行仲裁。 4、诉讼:有欠条、借条或合同的,可以起诉至法院要求判决对方支付欠款。
-
有借条不还钱如何处理
有借条不还钱,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之后,如果债务人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另外债务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他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
2023.01.31 150 -
打借条还款如何处理
还款后应及时索回借据原件,以避免被债权人以借据为凭重复要求还钱。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
2021.02.15 142 -
无借条欠钱不还如何处理
1、对于欠债不还的,可以选择起诉,前提是有证据,并且在诉讼时效以内。证据包括不仅只包括借条,还可以是录音、付款凭证等,而且借据要是原始的,不能经过任何的涂改或者复印等加工。注明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从借条到期之日起三年内;没有还款日期的,随时
2020.05.19 97
-
到期不还钱打了借条不还钱如何处理
借款人打了借条后如果到期不还钱的,贷款人可以与借款人协商,要求其在合理期限内还款;协商不成的,贷款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或者依法申请支付令,但是支付令必须能送达该借款人。
2022-11-14 15,340 -
打有借条不还钱如何处理呢
在有借条的情况下如果债务人借钱不还的,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还款。起诉要求还款的,原告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双方确实存在借贷关系,而借条就是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有力证据。 起诉后等待法院判决,
2023-01-22 15,340 -
借钱不还有借条如何处理
1、借钱不还还有借条的,当事人可以先找对方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直接提起诉讼,当事人提起诉讼的,需要准备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2、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2022-10-18 15,340 -
借钱不还有借条如何处理
借钱不还有借条的,直接找对方要,以协商为主,若对方仍拒绝还钱,可以起诉解决。 走诉讼途径的,要写好起诉状,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像借条、转账记录等,提交到法院,法院经过审查后,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2023-01-13 15,340
-
01:00
借钱没写借条如何打官司借钱没写借条需要打官司的,当事人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其他能证明借款事实存在的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除了借条外,证明借款事实存在的证据,还包括银行转账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等。如果当事人既没有银行转账记录,也没
1,335 2022.04.17 -
01:03
借钱打欠条好还是借条好在实践中,借条比欠条收条更能够直接的反映借贷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相应的在纠纷发生后债权人需要承担的举证责任也相对较小,因此如果是借款,那么打借条是比欠条更好的。借条一定不要写成是欠条,欠条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可能是由于借款产生的,也有可能
3,479 2022.04.17 -
01:05
借钱不还如何起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起诉状中应当列明下列事项:1、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以及联系电话、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
2,97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