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抢劫未遂的量刑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行为人入室抢劫,但因为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犯罪中断,是犯罪未遂,又因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情节轻微,依法可以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入室抢劫未遂的量刑标准: 1、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入室抢劫的行为,即构成抢劫罪,且属于入户抢劫的法定加重情形,依法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2、入室抢劫未遂的,可以按照上述量刑标准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持刀入室抢劫未遂的量刑主要如下:入室抢劫未遂按照既遂量刑标准从轻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施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失败的原因等,比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既遂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加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入室抢劫未遂要怎样判刑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入户抢劫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12.01 144 -
入室抢劫未遂该怎样判刑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入户抢劫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08.05 100 -
入室抢劫未遂怎么样判刑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入户抢劫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08.11 138
-
入室抢劫未遂的量刑是怎么的?
行为人入室抢劫,但因为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犯罪中断,是犯罪未遂,又因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情节轻微,依法可以减轻处罚。
2022-05-24 15,340 -
入室抢劫未遂怎么量刑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2022-07-03 15,340 -
入室抢劫未遂要怎么量刑
1、入室抢劫未遂比照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根据《刑法》,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
2022-07-19 15,340 -
入室抢劫未遂怎样判刑
入室抢劫未遂比照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
2022-06-04 15,340
-
01:52
入室抢劫未遂罪量刑标准
入室抢劫未遂的最低量刑为5年有期徒刑,具体刑期需要根据犯罪情节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规定,入户抢劫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关于抢劫罪
1,039 2022.04.17 -
01:12
入室抢劫案量刑标准
入室抢劫,法律表述为入户抢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规定,入户抢劫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2017)规定,有入户抢劫的情形的,可以在10
2,230 2022.04.15 -
01:13
入室抢劫杀人怎么判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入室抢劫杀人一般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或者死刑,同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罪的定罪基准在于抢劫次数和抢劫数额,造成死亡的,要看死亡的人数;同时根据:是否持枪抢劫、是否冒充军警人员抢劫、是否在公共交通工具
531 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