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12866元,扣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资12866元,应该缴纳1873.2元个人所得税。工资纳税是只要工资达到纳税的标准,就应当依法纳税;一、一般现在工资纳税的标准是3500元;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500元的5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每月扣税四千,税前收入至少是28280元。 工资-(不征税所得、免征税所得)-3500元= X,X再按照个税规定的公式计算,得到的最后数值就是所要缴纳的个税。 不征税所得、免征税所得一般是指定扣除标准,“五险一金”: 1、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你自己缴纳8%; 2、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3、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你自己缴纳1%; 4、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5、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6、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你自己缴纳8%
工资收入7500元,在没有个人缴纳的“三险一金”的情况下,则应纳税所得额中只能扣除法定扣除费用。 既应纳税所税额=7500-3500= 4000,然后根据应纳税所税额4000元,从税率表中查找对应的适用税率的速算扣除数。4000元处于税率表中的第二级,“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其对应的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根据以上方式得出的金额为:(7500-3500)×10%-105=295元。
-
-
-
1万元工资扣税多少
月收入在扣除过五险一金等可扣除税前项后为一万元应交个人所得税745元,月收入未扣除五险一金等为一万元可根据公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金额-各项社会保险费-起征点(3500元)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说明:如果计算的是外
2020.07.15 835
-
工资多少元扣工资税
只要你的月收入超过3500元就要交个人所得税的,我举例如下: 你的税前工资:3991元,你应交个人所得税:14.73元,税后到手工资就是:3976.27元,我的计算如下,你能看明白的: 一、如你这个月
2022-07-22 15,340 -
工资4785元扣多少税
扣税39元。其中需要计算的几点是: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是3500元; 社会保险费用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额(扣除社保费用后)-免征额=个人所得额(扣除社保费用后)-3500; 适
2022-08-06 15,340 -
工资12874元扣多少税
工资在扣除五险一金后超过3500元的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金额-各项社会保险费-起征点(3500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
2022-08-06 15,340 -
3000元工资扣多少税
工资3000元,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自2011年9月1日起,中国内地个税免征额调至50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
2022-05-13 15,340
-
00:48
4500的工资五险一金扣多少4500的工资五险一金扣除标准如下:养老扣8%,公积金一般5%,医疗保险2%。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1%,个人8%。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9%,个人2%+3元,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0.5%,个人不用缴。
20,841 2022.04.17 -
00:59
住房公积金扣工资比例是多少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由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和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两部分组成。其中,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根据相关法律规
4,762 2022.05.11 -
00:57
旷工离职最多扣多少钱旷工离职不能扣钱。因为用人单位不恶意随意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即使是旷工离职,用人单位也只可以扣除劳动者旷工当天的工资。但是用人单位不可以对劳动者进行惩罚性的克扣工资处理。公司的规章制度另有规定的除外。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支付
10,40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