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开发商卖房欺诈行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一)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 (二)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 (三)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 (四)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的; (五)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的; (六)故意隐瞒开发商真实身份,或冒充其他开发商名义销售的; (七)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八)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对商品房做不可实现的虚假宣传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开发商存在卖房欺诈行为的认定: 1、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 2、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 3、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 4、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的; 5、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的; 6、故意隐瞒开发商真实身份,或冒充其他开发商名义销售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对商品房做不可实现的虚假宣传的。
开发商的欺诈行为主要包括: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等行为。
-
认定开发商存在卖房欺诈行为有哪些
认定开发商存在卖房欺诈行为如下: 1、假冒伪劣房屋合格甚至优质房屋; 2、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牟取暴利; 3、一般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 4、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 5、虚标最低价、清盘价出售; 6、故意隐瞒开发商
2022.04.14 530 -
开发商卖房欺诈的行为应该怎么认定
开发商卖房欺诈行为的认定: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故意隐瞒了房屋的真实面积,为了获得暴利的;用一般的合格房屋去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等行为。
2020.10.05 178 -
开发商如何进行欺诈行为
开发商欺诈的情形如下: 1、成品房交付标准下的菜单式示范销售:通过菜单式,也只是营销示范而已,通常情况下,成品房装修成本节约了项目管理费用、效果与方案设计费用、整装家具直销节省工厂化模式下的板材节省,与同质同格局房子市场性装修,应该节省20
2020.12.01 253
-
如何认定开发商卖房为欺诈行为
如果开发商存在隐瞒房屋真实情况,出售不符合销售条件的房屋等行为,可以认定开发商属于欺诈。具体其他情形是否属于欺诈,应当根据实践中具体情况确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
2022-06-04 15,340 -
如何认定开发商卖房欺诈行为
如果开发商存在隐瞒房屋真实情况,出售不符合销售条件的房屋等行为,可以认定开发商属于欺诈。具体其他情形是否属于欺诈,应当根据实践中具体情况确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
2022-05-11 15,340 -
如何认定开发商卖房欺诈行为具体解析
如果开发商存在隐瞒房屋真实情况,出售不符合销售条件的房屋等行为,可以认定开发商属于欺诈。具体其他情形是否属于欺诈,应当根据实践中具体情况确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
2022-06-06 15,340 -
开发商卖房欺诈行为要怎样认定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一)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 (二)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 (三)一般的合格
2022-11-24 15,340
-
01:27
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3,312 2022.04.17 -
00:55
开发商合同欺诈怎么办合同中的欺诈是指合同一方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以达到获利目的。开发商合同欺诈的处理办法有以下这些: 1、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的,购房者可以先与开发商沟通协商解决; 2、协商不成则可以去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寻求帮助,也可以委托律师咨询相关损害赔偿事宜
890 2022.11.21 -
00:55
开发商不交房如何办遇到开发商不按时交房,购房者可以首先尝试与开发商进行协商。如果开发商能够给出购房者满意的解决方案,那么双方就可以协商解决。此时一定要将协商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避免日后无法要求开发商履行。如果不能够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纠纷,那么就要尽
1,27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