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票据承兑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犯罪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安全。 2、客观方面:在向银行申办贷款的过程中采取了欺骗手段。只要行为人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有虚构事实、掩盖真相的情节,或者在申请贷款过程中,提供了假证明、假材料,或者不如实填写贷款资金真实用途,以骗得贷款的顺利审批的,都属于“欺骗手段”。 3、犯罪主体:通常是贷款人,但若担保人、银行职员等帮助贷款人出谋划策,掩盖真相、提供虚假材料等的,也可能构成本罪的共犯。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至于如何区分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本文将在下面专门论述。 4、主观方面:应该为故意,即积极采取欺骗手段,追求获得贷款归贷款人使用的目的。如果贷款人主观上有将贷款占为己有,不再归还的目的,则应当构成贷款诈骗罪。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构成骗取票据承兑罪既遂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刑事骗取票据承兑罪的量刑处罚如下:刑事骗取票据承兑罪的,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犯罪行为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话,那么犯罪分子就会被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骗取票据承兑罪的根据是什么
骗取票据承兑罪的,法院会判处的刑罚为: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12.08 136 -
诈骗票据承兑罪最新法律规定?
最新关于骗取票据承兑罪量刑的法律规定为:自然人犯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
2020.03.22 132 -
被骗取票据承兑罪是什么罪
骗取票据承兑罪既遂的处罚主要有三种: 1、构成本罪既遂的,一般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2、致使损失特别重大、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本罪处罚金,对其相关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个人犯相应的
2020.02.07 87
-
骗取票据承兑的骗取票据罪定罪标准是什么?
骗取票据承兑罪的处罚标准: 一、触犯本罪的,一般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银行等金融机构损失特别重大,情节严重的,处3-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 3、单位犯本罪的,处以罚金,
2021-11-23 15,340 -
欺骗票据承兑的骗取票据违反法律的规定
1、犯罪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安全。这里的“银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各类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是指除银行以外的各种开展金融业务的机构,
2022-11-04 15,340 -
骗取票据承兑罪是什么
自然人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由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骗取贷款、票据
2021-06-16 15,340 -
什么是骗取票据承兑罪?
符合以下要素会构成骗取票据承兑罪: 1、主体要素:主体是贷款人; 2、主观要素: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3、客观要素: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向银行申办贷款的过程中采取了欺骗手段; 4、客体要素:客体是国家的金融
2022-07-18 15,340
-
01:22
遗嘱继承的法律规定是什么根据《继承法》相关的规定,我国的公民可以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立遗嘱处分其个人的财产,并可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立遗嘱将个人的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多人继承。公民也可立遗嘱将其个人的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遗嘱可以分为:
859 2022.04.17 -
01:24
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区别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有下面几点区别: 1、两者的承兑人不同。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是银行以外的付款人;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是银行。 2、出票与承兑方式不同。商业承兑汇票即可以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也可以在收款人签发后由付款人承兑。相比
12,171 2022.11.21 -
01:21
票据诈骗罪能取保吗票据诈骗罪在情节较轻的情况下,是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缴纳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者提出相应的保证人之后,保证自己能够随传随到的情况之下,司法机关对其暂时解除羁押的
1,21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