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未破可以民事诉讼的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 (一)案件受理费; (二)申请费; (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第七条规定,案件受理费包括: (一)第一审案件受理费; (二)第二审案件受理费; (三)再审案件中,依照本办法规定需要交纳的案件受理费。 其次,《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规定: 1、肇事后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2、肇事后逃逸构成犯罪的,依照其犯罪情节,判处相应的刑罚。
-
交通肇事逃逸未破案的是否可以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通肇事逃逸找不到司机,要等交警查获肇事司机后十日内再出具认定书。如果长期破不了案,受害人要求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的,也可以出具。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
2020.03.13 144 -
交通肇事逃逸是怎么规定的
交通肇事逃逸的规定:交通肇事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
2020.09.07 98 -
交通肇事逃逸有什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造成重伤,死亡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2.04.15 279
-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属民事诉讼
一般可以民事诉讼处理,但对于造成了严重的犯罪事实后果的,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
2021-10-15 15,340 -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适用民事诉讼规定, 刑事诉讼还适用肇事逃逸量刑吗
一、民事诉讼不影响刑事责任的承担,两者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二、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三、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
2022-01-26 15,340 -
交通肇事逃逸的规定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和不逃逸的规定是需要确定交通肇事是否当事人存在着逃避法律责任的这样一种情形,一般情况下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就不属于逃逸的这种状况,而且逃逸和不逃逸带来的后果就是关于刑法处罚的力度,如果存在逃
2021-06-22 15,340 -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哪些情况可以认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下列情况可以认为是逃逸行为: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
2022-02-28 15,340
-
01:00
交通肇事逃逸可以私了吗
发生交通肇事后,如果肇事司机逃逸的话,是不能采取私了的方法解决交通事故问题。此时,肇事司机应当及时投案自首,向交警部门承担行政责任,如果构成犯罪的,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因为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即使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3,190 2022.04.15 -
01:05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如下: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3、行为人有逃跑行为;4、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
3,422 2022.05.11 -
01:20
如何定义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逃逸是指逃避救助被害人的义务,一般来说,只要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不救助被害人的,就可以认定为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情形,由公安机
6,77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