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解除签字后还能申请大病补贴吗,还能申请仲载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解除劳动合同之后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是有时效限制。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诱导签下了离职单还能仲裁。如果员工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一致的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离职协议有效,员工且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利,双方再无其他争议的,虽然员工可以申请仲裁,但仲裁会面临败诉的结果。
在职期间申请的技能提升补贴,离职后再就职一般也是能领取的。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扶持技工类岗位,大力鼓励高职技工类院校教育,鼓励技术和技术改革,对于有专业技能的人群,我国会给予技能提升补贴,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领取,技能补贴是由失业保险基金负责发放的,所以要求是参加失业保险累计缴纳36个月,符合条件人员登录线上平台自助填写审批表,到失业保险参保地经办机构正式提交申请。
-
解除劳动合同后还能申请仲裁吗
当事人在签订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后,存在劳动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以下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
2020.08.28 111 -
解除合同后还能申请劳动仲裁吗
按相关法律规定,即使解除合同协议签字,只要属于劳动仲裁的范围,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但要注意,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如果已经就离职补偿达成一致,且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利
2020.01.16 128
-
签了解除合同协议后还能申请劳动仲裁吗
与公司签了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书后,能够申请劳动仲裁的,以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
2022-07-15 15,340 -
合同解除后还能申请仲裁吗
解除合同后如果有争议可以申请仲裁,但是不要超过一年时效期。时效期是指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一年内为时效期。 仲裁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并依照被申请人的数量提交副本。申请书应载明法定内容
2021-04-02 15,340 -
签了解除合同还能申请仲裁吗
“即使解除合同协议签字,只要属于劳动仲裁的范围,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可以申请仲裁: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
2021-04-02 15,340 -
协议解除合同后, 还可以申请仲裁吗
协议解除合同后,合同中没有约定仲裁条款的,当事人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不能要求仲裁。经济仲裁是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后,双方协商达成仲裁协议,委托仲裁委员会仲裁,或者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仲裁条款,按照合同约
2021-11-07 15,340
-
01:09
被骗签合同能申请解除合同吗
被骗签合同,可以申请撤销合同,但是不一定能够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受欺诈而依据非真实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为可撤销合同。受欺诈一方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要求撤销该合同,从而使该合同至始不发生法律效力。但是
1,257 2022.04.15 -
01:15
低保户还能申请特困吗
低保户还能申请特困。但是符合条件的依然还可以再申请低保户,二者是不冲突的。申请低保户满足以下条件的贫困户,就可以按照要求申请低保:1、属于当地居住人口,户口为农村人口;2、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
8,885 2022.05.11 -
01:04
昆明失业补助金2021年还能申请吗
昆明失业补助金2021年还能申请。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对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保障范围为2021年1月1日之后新发生的参保失
907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