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集体户口能否买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集体户口是指暂时还不具备单独立户条件,或者暂时还没有办理单独立户手续的居民,其户籍关系挂靠在某一个集体户头上的居民户口。单独立户必须具有固定的住所。简单一点说就是多人开一个户口,通常是单位、学校等为单位开设,这种户口是分页的而不是一个户口本,其他性质和普通户口完全一样,一般由工作单位或户口挂靠的人才交流中心保管。广州集体户口买房流程是: 1、集体户口落户在单位或学校的,提供单位或学校户籍首页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及本人页原件,身份证。 2、集体户口落户人才服务中心的,户口首页复印件加盖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印章,身份证。 注:目前广州市除了增城、从化不纳入限购范围之内,其他城区均限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管你是何种类型的广州集体户,都是可以在广州买房的,就跟广州个人户买房是一样的,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根据目前政策所规定的“户籍”标准,只要是具有广州市户籍,无论是集体户口还是个人户口,都可以按照本地限购政策来买房。也就是说广州集体户可以直接买房,无须社保和个税缴纳年限证明。
按现行政策,只要你是广州户口,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可以按照当地的限购政策来购买。也就是说,广州集体户口同样可以直接购买,无需提供社保和纳税的年数证明。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申请购买第1套住房时,需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2年内苏州市区(含吴江区)、昆山市、太仓市累计缴纳1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
广州集体户口市内迁移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市户籍人员(不包括限制迁移的学校学生),可办理户口市内迁移: 1、迁入本人(或政府、房管部门、用人单位供其居住的)住宅房屋地址的; 2、投靠直系亲属(或监护人、收养人),迁入直系亲属(或政府、房管部门、用人单位供其居住的
2020.11.13 751 -
南京市集体户口买房
集体户口买房办理手续的两种方法: 一、从集体户口薄上将个人“户籍卡”原件从公司借出来,待办完手续后,再将“户籍卡”原件还给公司。 二、到派出所打“户籍证明”办理落户手续,并提交相关的证件: 1、买一套能办证的房子。如果是二手房,要让原房主将
2020.06.27 549 -
广州集体户口怎么办理
落户单位集体户或公共集体户的,申报人需与入户地址所属区的集体户管理部门、公安局办证中心和派出所确认可否挂靠入户.另外,迁入公共集体户,是指迁入工作单位注册地所属街道.镇公共集体户.迁入时,提供集体户单位同意落户意见及加盖公章的集体户户口簿首
2020.11.27 396
-
广州市集体户口能买房吗
集体户口是指暂时还不具备单独立户条件,或者暂时还没有办理单独立户手续的居民,其户籍关系挂靠在某一个集体户头上的居民户口。单独立户必须具有固定的住所。简单一点说就是多人开一个户口,通常是单位、学校等为单
2022-07-18 15,340 -
广州集体户口买房条件
根据限购政#策,外地(即非广州市户籍)个人在广州市购买商品房,要提供一年以上社保缴纳证明或个人所得税税单,广州市户籍居民(含集体户口居民),只要在广州市内拥有少于2套房产,就可以购买房产,不用提供什么
2022-01-26 15,340 -
集体户口在广州学校能买房吗
广州楼市“限外令”升级后,有政府部门表示,广州市的集体户口在穗买房,视作本地人处理。由此一来,外地人落户广州变得方便。
2022-08-04 15,340 -
外地人在广州市有广州户口能否买房?
广州市房管部门表示,2月19日出台的房产限购措施针对的是两类人群,一类是本地户籍的居民,一类是外地户籍。而根据广州现有的户籍政策,单位和人才市场集体户口依然视为本地户口,参照广州户籍买房的规定执行。
2022-07-30 15,340
-
01:03
广州集体户口有什么用广州集体户口的作用如下:可在户籍管理中,发挥对落户地址的兜底功能。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拟入户人员,应先按规定顺序提供有关证明以确定登记入户地址。 应由公共集体户“兜底”的,须按不同类别选择相应的公共集体户。 属于引进人才入户的,在其工作
2,138 2022.05.11 -
01:06
广州户口怎么申请广州户口的申请流程如下: 1、要满足规定的入户的条件; 2、根据政策的不同在用不同的申报方式:引进在职人才入户申报原则上采取网上申报、现场核验的方式进行;引进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户申报采取现场核验的方式进行;择业期内的高校毕业生按上述情形,
7,310 2022.04.17 -
00:59
广州户口迁移手续流程广州户口迁移手续流程如下: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父母投靠子女的,子女必须年满18周岁;子女投靠父母的,子女年龄不超过法定婚龄且未婚又无正式工作。投靠人系在职干部、职工的,按工作调动办理户口迁移。根据相关法
2,245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