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传制度概念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拘留,在刑事案件中,侦查机关强制未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接受案件 讯问的刑事强制措施。通常用于合法传唤拒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在民事案件中,必须出庭的被告经过两次传唤仍不出庭的,也可以采取拘留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六条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 拘传应当发拘传票。 罚款、拘留应当用决定书。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拘传一般是对经合法传唤拒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不用先经过传唤也可以直接进行拘传。如果犯罪嫌疑人抗拒拘传,侦查人员可以使用戒具。 拘传是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强制力最轻的一种,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都有权决定适用该强制措施。 (1)如果拘传的对象是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已经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可以直接进行讯问,则不再需要经过拘传程序; (2)拘传的目的是强制就讯,没有羁押的效力,在讯问后,应当将被拘传人立即放回。
-
缓刑制度的概念是什么
缓刑制度概述: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2020.11.13 160 -
拘传的概念
1、拘传,是指侦查机关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它通常是对经合法传唤拒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采用,在特殊情况下,不经传唤也可以直接进行拘传。如果犯罪嫌疑人抗拒拘传,侦查官员可以使用戒具。 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
2020.08.24 146 -
无因管理制度的概念是什么
无因管理制度的概念是:无因管理是指未受他人委托亦无法律上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自愿为他人管理事务或提供服务的事实行为,是债的发生根据之一。
2021.04.23 138
-
拘传证概念
拘传证是指为了是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相关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羁押或逮捕等行为就叫做强制措施。强制措施的执行者是必须经过相关的申请才能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否则属于非法执行强制措施。
2022-08-12 15,340 -
刑事辩护制度概念是什么
刑事辩护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要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该制度扎根于“尊重人的尊严”这一思想,强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未经法律规定的程序判决有罪之前,被推定为
2022-06-12 15,340 -
管制和拘役是什么概念
1、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并由公安机关实行就近关押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
2022-08-22 15,340 -
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概念是什么?
暂予监外执行是指对于被处有期徒刑或者拘投刑的罪犯,由于符合法定情形,决定暂不收监或者收监以后又决定改为暂时监外服刑,由公安机关执行并由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的刑罚执行制度。这一制度的
2022-04-27 15,340
-
01:18
传唤与拘传有什么区别传唤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通知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于司法机关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案的一种措施。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对没有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强制要求其到案接受公安机关讯问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对经传唤后拒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可以
558 2022.04.17 -
01:00
格式合同的概念格式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合同。格式合同的要约向公众发出、并且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期订立该合同的全部条款;制式合同的条款是单方事先制定的;格式合同条款的定型化导致了对方当事人不能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
2,00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