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用交的社保怎么计算工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应届毕业生的工作年数从实际参加工作,缴纳社会保险的开始时间开始计算工作年数,即累计工作时间加起来就是工作年数,期间的间隔不计入其中。这里分为文件的工作年数和工作年数。文件的工作年数一般适用于国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单位,从处理人事代理的时间开始计算,可以累计到退出代理或退休。工作年数一般适用于普通企业、私营部门,计算处理社会保险的时间,中途停止缴纳保险(停止工作)相应停止,再次工作后的工作年数持续增加。
《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毕业生工龄如何计算
毕业生工龄以实际参加工作并缴纳社保的起始时间开始计算工龄,即累计工作时间相加则为工龄,期间的间隔期不计入其中。毕业生的工龄从毕业后开始计算,毕业前的实习不计入工龄。
2020.08.02 318 -
毕业生的工龄是如何计算的
毕业生的工龄是根据其以工资收入作为其全部或者主要的生活资料来源的工作时间来计算的。一般从毕业生参加工作并且由单位缴纳社保的当月起就可以开始计算工龄。
2020.10.07 311
-
毕业生工龄社保怎么计算
应届毕业生工龄以实际参加工作并缴纳社保的起始时间开始计算,即累计工作时间相加则为工龄,期间的间隔期不计入其中。这里分为档案工龄和工作工龄。档案工龄一般适用于国家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其以办理人事代理的
2022-09-03 15,340 -
毕业生工龄社保怎样计算
应届毕业生工龄以实际参加工作并缴纳社保的起始时间开始计算,即累计工作时间相加则为工龄,期间的间隔期不计入其中。这里分为档案工龄和工作工龄。档案工龄一般适用于国家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其以办理人事代理的
2022-08-24 15,340 -
毕业生工龄社保能怎么计算
应届毕业生工龄以实际参加工作并缴纳社保的起始时间开始计算,即累计工作时间相加则为工龄,期间的间隔期不计入其中。这里分为档案工龄和工作工龄。档案工龄一般适用于国家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其以办理人事代理的
2022-09-03 15,340 -
毕业生工龄社保该怎么计算
应届毕业生工龄以实际参加工作并缴纳社保的起始时间开始计算,即累计工作时间相加则为工龄,期间的间隔期不计入其中。这里分为档案工龄和工作工龄。档案工龄一般适用于国家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其以办理人事代理的
2022-09-03 15,340
-
00:51
大学生毕业后没工作怎样交社保
大学生毕业后没工作,可以由本人交社保。法律明确规定,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当事人可以去当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然后按月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目
13,781 2022.04.17 -
00:50
交社保就不是应届毕业生了吗
交社保就不是应届毕业生了。签订了劳动合同,缴纳了社保,那么就算是落实了工作单位,档案和组织关系等也都会移交到公司或当地人才市场保管,那么就不属于应届生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应届毕业生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学生。简单地说,学
16,762 2022.05.11 -
01:21
工龄怎么计算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工龄怎么计算 工龄计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1、连续计算法。具体计算时间是从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算至离职之日这段时间,如果期间有工作调度的,也不中断计算;2、合并计算法。如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为用人单位调整等非主观原因中断工作
73,22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