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银行的贷款还不起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欠银行贷款还不上银行机构是会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具体如下: 1、银行将会向借贷人进行电话催债。 2、如果借贷人在催债后还是未偿还贷款,那么将会产生一定的罚息,并且会给自己造成信用不良记录。 3、若是借贷人还是迟迟不还款,那么银行会派有关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催债。 4、直到最后借贷人都还是不还款,那么银行将会采取法律手段,通过法律来维护银行自身权益,如果借贷人是办理的抵押贷款,那么该抵押物会被法院进行拍卖,然后将拍卖获得的资金用于偿还贷款。 《刑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骗取贷款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务人欠债不还,债权人的救济途径有: 1、如果借条上约定的还款期限已经到期、对方没有还款的,可以起诉;如果未到约定的还款期限,尚不能起诉。 2、如果借条上未约定还款期限:自债权人催要、并给予债务人合理期限偿还后,超过确定的偿还期后可以起诉,诉讼时效是三年。 3、起诉时,可以写好起诉状、带上身份证上、相关证据,到被告户口所在地(常住超过一年的常住地)基层法院的立案庭请求立案。一般来说,金钱之债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也就是说从还款届满之日起经过三年,人民法院就不予保护了,但如果债务人出庭应诉未提出时效抗辩的,此时不受三年时效的限制。
欠银行贷款还不起的,如果是暂时无力偿还,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申请展期,或者与银行协商分期偿还,否则借款人如果没有按时还款,需要根据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一定的逾期利息。
-
欠银行贷款还不起怎么办
欠银行贷款还不上的,可以这样处理的: 1、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前,向银行申请展期的,然后银行同意的,可以展期,这样就可以晚点还款,不会发生逾期的情形; 2、还款期限已过的,就只能和银行协商处理的,看银行是否同意晚点还款的,银行不同意的,就要
2021.01.06 215 -
欠银行贷款8万还不起怎么办
具体处理的方法是: 其 一、借款人暂时无力偿还贷款的,可以与银行协商,达成分期还款或者延期还款的相关协议。 其 二、借款人也可以向亲朋好友借钱来偿还银行的贷款。
2021.01.29 554
-
欠银行贷款还不起怎么办
1、若不还款,是会产生罚息的。罚息是按照复息计算,也就是说逾期时间越长,借款人需要支付的罚息会越高,对于还款能力本就比较弱的人来说,再产生罚息会增加其还款压力。2、经信用社多次催促还款后,信用社工作人
2022-04-12 15,340 -
欠银行贷款还不起,怎么办
1、若不还款,是会产生罚息的。罚息是按照复息计算,也就是说逾期时间越长,借款人需要支付的罚息会越高,对于还款能力本就比较弱的人来说,再产生罚息会增加其还款压力。2、经信用社多次催促还款后,信用社工作人
2022-05-01 15,340 -
欠银行贷款还不起怎么办?
如果数额较大,且没有能力归还的,有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要处于刑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
2023-02-13 15,340 -
欠银行贷款,还不起,怎么办?
下面是差银行贷款还不起怎么办的回答: 若借款人第一次没有按时偿还贷款本息,贷款行会经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通知其需要按时还款,同时会计收罚息;若连续三次以上未还款,银行客户经理会直接给借款人打电话或是上门
2022-08-02 15,340
-
00:56
欠货款还不起怎么办
欠货款还不起的,债务人可以去找债权人协商,看是否能够宽限一段时间。如果债权人同意宽限一段时间的,债务人应当积极筹集款项还款。如果债权人不同意宽限一段时间,并且向法院起诉的,债务人应当积极应诉,向法院提交答辩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172 2022.05.11 -
01:34
房贷还不起了银行怎么处理
房贷还不起时,银行会根据逾期的时间逐步作出处理。如果逾期不到一个月,银行可能没有任何反映,或者只是由客服致电告诉借款人贷款已逾期,请记得按时偿还,否则会影响征信。如果超过一个月仍未偿还,银行会开始根据贷款合同计算罚息并且会通过电话、短信通知
6,321 2022.04.17 -
01:23
欠款人还不起钱怎么办
欠款人欠钱不还,出借人应该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在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相关要求,准备起诉材料,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对方偿还借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在起诉前,应准备搜集相应的证据并起草起诉状。 证据材料应
84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