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色素异常鉴定工伤怎么办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身故保险金申请 1、保险金给付申请书; 2、保险单或保险凭证原件; 3、被保险人的户籍证明或身份证明复印件; 4、保险金申请人的户籍证明或身份证明复印件; 5、公安部门或保险人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被保险人死亡的书面证明或验尸报告; 6、如被保险人为宣告死亡,受益人须提供人民法院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文件; 7、公安部门出具的被保险人户籍注销证明; 8、公安、交通等法律法规授权的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伤害事故证明; 9、其他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其他证明和资料。 二、残疾保险金申请 1、保险金给付申请书; 2、保险单或保险凭证原件; 3、被保险人的户籍证明或身份证明; 4、保险金申请人的户籍证明或身份证明; 5、经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并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的或经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协商同意的鉴定机构出具的被保险人残疾程度鉴定书; 6、公安、交通等法律法规授权的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伤害事故证明; 7、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证明书(包括但不限于诊断全称、病历和治疗过程)、医疗纪录、住院证明正本; 8、其他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三、医疗费用保险金申请 1、保险金给付申请书; 2、保险单或保险凭证原件; 3、被保险人的户籍证明或身份证明; 4、保险金申请人的户籍证明或身份证明; 5、公安、交通等法律法规授权的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伤害事故证明; 6、二级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或保险人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附有X线片、病理检查、化验检查及其它医疗仪器检查报告的医疗诊断证明书、病历及医疗纪录正本、结算明细表、医疗、医药费原始单据; 7、其它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面部工伤鉴定标准?
面部工伤鉴定标准是:按伤残等级一次性支付伤残补助金,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等级进行划分,伤残等级标准分为一到十级。工伤鉴定决定赔偿标准,按照工伤鉴定结果法定的工伤赔偿标准计算方式计算。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因工受伤一定要申请工伤
2020.06.19 257 -
-
工伤面部伤残鉴定标准?
面部工伤鉴定标准是:由于面部伤残程度不同,所以首先要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由伤残等级作为赔偿的标准,按一至十级的伤残等级一次性支付伤残补助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的等级进行划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2020.12.19 333
-
面部瘢痕色素沉着,怎么办
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显著色素异常,累计范围达面部30%(重伤二级)。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明显色素异常,累计面积30.0cm2以上(轻伤一级)。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色素异常,累计面积8.0cm2以上(轻
2021-08-18 15,340 -
工伤面部受伤鉴定是怎么样的?
只要被认定为工伤,劳动者就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至于能否被评残具体视劳动者面部疤痕的严重程度。 以下列举面部瘢痕评残的最低标准: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
2022-06-27 15,340 -
面部受伤如何鉴定面部受伤
口唇损伤影响面容、发音或者进食;口腔组织、器官损伤,影响语言、咀嚼或者吞咽功能的;涎腺损伤伴有功能障碍。面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3.5厘米(儿童达3厘米),或者创口累计长度达5厘米(儿童达4厘米)或者
2022-03-16 15,340 -
面部伤口鉴定
(一)面部损伤留有明显块状疤痕,单块面积大于4平方厘米,两块面积大于7平方厘米,三块以上总面积大于9平方厘米或者留有明显条状疤痕,单条长于5厘米,两条累计长度长于8厘米,三条以上累计总长度长于10厘米
2022-04-10 15,340
-
01:28
伤残鉴定和工伤鉴定有什么区别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的区别有: 1、申请鉴定主体不同。工伤鉴定申请主体是已被认定为工伤的职工本人、近亲属、雇佣单位均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申请主体只能是伤者本人; 2、申请鉴定的前提条件不同。工伤鉴定的前提是,工伤申请鉴定主体已经取得了社会保险
4,773 2022.04.17 -
01:08
工伤怎么办理工伤全部流程办理包括:1、工伤报告程序;2、工伤认定程序;3、工伤伤残鉴定程序;4、协商赔偿程序;5、劳动仲裁程序;6、法院审理程序;7、执行程序;8、申诉程序。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
4,468 2022.05.11 -
00:56
工伤伤残鉴定结果怎么查询工伤,伤残鉴定结果属个人隐私问题,不会放在网上的,只有到鉴定机构去查询结果。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把鉴定结论送达工伤职工、所在单位,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及时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申请人提供
5,80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