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罪与非罪界限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界限在于销售金额是否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达到法定数额的,涉嫌构成该罪,未达到的,属于违法行为。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 第十六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二)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三)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本条规定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对本条规定的上述行为难以确定的,应当委托法略、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本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估价机构进行确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销售行为。
-
什么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产品的生产者以及销售者,在产品中掺假、掺杂,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的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行为就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通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以及销售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2022.04.12 1,323 -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与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区别?
诈骗罪的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事实真相的欺骗手段,使产权人自愿交出房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表现为行为人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诈骗罪与销售伪劣产品罪有许多相似之处,即主体相同,都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相同,都是
2020.08.24 522 -
-
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界限
如果生产者、销售者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即触犯了刑法第140条的规定,同时生产者、销售者又以虚假广告的方法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欺骗宣传的,在此情况下只能
2020-12-31 15,340 -
如何认定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罪的界限在这
(一)生产、销售假药罪与非罪的界限 依刑法第141条之规定、只有生产、销售了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假药,才能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对于那些生产、销售了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假药,而且销售金额不足五万
2022-03-05 15,340 -
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就是指在用假的东西冒充真的商品,或者用不合格的商品当做合格商品进行销售,而且销售额达到5万元的行为。
2021-06-18 15,340 -
与生产伪劣产品罪的界限
两者在犯罪对象上不同,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对象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精神文化产品,这与生产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对象不同。生产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对象是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的产品,这些产
2020-12-22 15,340
-
01:15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怎么判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行为。此罪规定了四个法定量刑情节,分别是: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
1,305 2022.04.17 -
01:48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几年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几年 如果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在经营过程中掺假售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并且达到法定金额的,就构成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1、如果销售金额在五
1,589 2022.04.15 -
01:25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能取保吗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情节比较轻的情况下,是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若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缴纳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者是提出了相应的保证人之后,保证自己能够随传随到的情况之下,司法机关
2,00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