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集资罪如何立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个人犯集资诈骗罪的 (1)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3)犯集资诈骗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犯集资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第一百九十九条【情节加重规定】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规定之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刑法修正案 (八)第三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九) (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十二、删去刑法第一百九十九条。 2、单位犯集资诈骗罪的 (1)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集资诈骗案件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公安机关受理集资诈骗案件后,认为有犯罪事实,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立案侦查。集资诈骗罪立案应当依法律规定和具体犯罪情形。 集资诈骗并非轻而易举即可立案,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集资诈骗案件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公安机关受理集资诈骗案件后,认为有犯罪事实,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立案侦查。
-
刑法集资诈骗罪如何立案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者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构成集资诈骗罪,应当立案追诉。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
2020.04.30 142 -
集资诈骗罪如何能够立案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否则,不构成犯罪。集资诈骗的立案标准是: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2020.01.05 158 -
集团诈骗罪如何立案
集团构成诈骗罪的,如果符合相应的要件则会立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是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022.08.12 185
-
集资诈骗罪如何立案?
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 1)携
2022-08-15 15,340 -
集资诈骗罪如何立案
刑事案件立案程序: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2.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
2022-07-23 15,340 -
诈骗集资如何立案?
1、集资诈骗案件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公安机关受理集资诈骗案件后,认为有犯罪事实,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立案侦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
2022-10-14 15,340 -
诈骗集资如何立案
1、集资诈骗案件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公安机关受理集资诈骗案件后,认为有犯罪事实,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立案侦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
2022-11-08 15,340
-
01:13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单位或者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诈骗的方式进行非法集资,涉嫌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予以立案并追诉其有关刑事责任:1、个人实施非法集资诈骗,涉嫌金额达10万元以上的;2、单位实施非法集资诈骗活动,涉嫌金额达50万元以上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2,484 2022.04.17 -
01:07
集资诈骗罪如何判集资诈骗罪的量刑依据,是犯罪分子诈骗的数额。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集资诈骗罪规定了自由刑与财产刑并罚,有两个法定量刑幅度,第一个是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个是诈骗数额巨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
1,003 2022.04.17 -
01:19
诈骗罪罪如何立案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因此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而致使行为人取得财产从而被害人受到财
1,02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