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关于抚养费的纠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权达成协议的,对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的负担,按照协议办理;协议不成的,则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影響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因此,离婚后父母不履行抚养职责的,子女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一条,对拒不履行或者妨害他人履行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中有关子女抚养义务的当事人或者其他人,人民法院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抚养费纠纷管辖规定,原则上适用一般地域管辖,即原告就被告原则,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当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 但如果多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从便于诉讼的角度出发,原告也可以选择在原告住所地法院诉讼。
因家庭琐事引发离婚纠纷的,最有利于子女成长的一方更合适成为孩子的抚养权人。抚养权的规定:子女未满两周岁的;子女跟随母亲生活更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愿意更随母亲一起生活的。抚养权的归属判定都会从子女利益的角度进行考虑。
-
法律关于离婚抚养纠纷的执行问题
离婚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协商不成的交由人民法院判决。在子女抚养权这个问题上,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2021.02.21 94 -
关于离婚的抚养权与抚养费的比例
根据法律规定,双方离婚后,没有取得抚养权的一方,必须依法给付孩子的抚养费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
2021.03.24 177 -
抚养费纠纷被告与离婚相关吗
双方可以就抚养费问题进行协商,协商一致女方可以不给抚养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
2024.06.18 18
-
抚养费关于抚养纠纷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录)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正,修正后自200
2021-01-28 15,340 -
关于抚养费纠纷的如何调解
关于纠纷核心问题是费支付方式和数额。在支付方式上: 1.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给付,也可按季度或年度给付。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
2022-08-24 15,340 -
关于离婚后的抚养权纠纷,女方可以随意转移抚养权吗
协商不成,到法院起诉,主张变更抚养权,让女方支付抚养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15.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的,应另
2022-03-31 15,340 -
关于抚养纠纷的反诉
符合条件的可以反诉。反诉条件如下:1。本诉被告必须向本诉原告提出。2、必须在案件受理和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3、必须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出,受诉法院对反诉有管辖权。必须与本诉适用相同的诉讼程序。5、反诉与
2021-11-25 15,340
-
00:58
关于离婚后房产纠纷得诉讼时效离婚后房产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是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一方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另外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的规定,离婚后,发现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
1,118 2022.04.17 -
01:37
离婚后不给抚养费的后果是什么离婚后不给抚养费的后果是什么?孩子生了就得养,所以婚姻法规定,父母有义务来支付子女的抚养费,如果不给,那么就可以去法院起诉。这时候我们要看离婚的时候,是协议离婚,还是去法院诉讼离婚。如果是在民政局协议离婚了,对方不按照离婚协议书约定支付抚养
2,229 2022.04.15 -
01:02
离婚后如何追讨抚养费离婚后如何追讨抚养费,要看当时的离婚方式:1、如果是判决离婚,直接抚养孩子一方可以依据判决书或者调解书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其无经济收入或者无理由拒绝给付抚养费的,可以用其个人财物折抵抚养费用;2、如果是协议离婚,只能拿着离婚协议向人民法
1,183 2021.04.25